认同屁话

01 Franklyn, 2008

对于我家美人的这部《富兰克林》,是要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来观看的。无奈那天晚上太困,很多细节都迷失了,真成了迷失的灵魂。

美人最先露出的是刺有纹身的背,然后一直躲在幽灵般骷髅面具下,可算是我有偏执情绪的面具男意象最鬼魅的化身。第一次露正脸却遭遇高帽长靴卫兵的擒拿恶打,可怜的美人!

电影总体而言,故事讲得还不错,内容有点单薄。表故事发生在一个“混淆”年代,宗教色彩浓厚的Meanwhile City,美人要暗杀某人(抱歉我实在不懂);里故事是一个神经兮兮的女孩所做的一系列行为艺术表演,和一个“噢妈妈我失恋了妈妈我又看见以前那个女孩妈妈啊……”的小嫩男作失魂状在伦敦城里四处游走;推进到一位父亲登场寻找失踪的儿子时,表里互换。到此,《富兰克林》玩的把戏差不多够了。

没有多余的要说,除了Eva Green的表演惊艳之外,它是那么彻头彻尾的灰暗。

02 Little Ashes, 2008

看《少许灰烬》再次为诗人迷倒。Javier Beltrán饰演的洛尔迦太贴合我心中的形象,从剧照上看很木讷,在电影里多了些憨气,加上文雅的吟诗、紧张的偷窥、大胆的索求,洛尔迦从灰烬中活了过来。

这自然是部洛尔迦的电影,被译成“达利和他的情人”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点?当然当然,和达利相比,洛尔迦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明显不够。达利是谁啊?无需赘言。洛尔迦的代表作是什么?等我查查google再说吧。片名“Little Ashes”是达利的画作,名字是洛尔迦取的,看,最后的施动方还是洛尔迦。抛开对演员的私人情感,对达利我很有敬意,对洛尔迦我很有爱意,《伊涅修·桑切斯·梅亚斯的挽歌》里反复出现的“在下午五点钟”极富张力地渲染了斗牛士之死。间接影响了我走上“死在午后”的道路。

达利饰演者Robert Pattinson红得让我不想废话,但,抱歉我不哈你,对你表演的微词并不仅仅是长相不合胃口,而是气质带来的轻微高傲让人反感,即便你在最后疯癫入狂时的表现足够优秀,可我仍然觉得你不适合演绎达利。

也许这个情绪是因为洛尔迦而引发的偏爱,也许达利本人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他人随便演绎必将令我失望。

最后抱怨句,我想听西班牙语,而不是用英语来表现西班牙三巨头的生活。布努艾尔在电影里真像个死活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性恋,他对洛尔迦的爱意和占有欲都有点过了,他看见洛尔迦与达利走得太近,就煽动达利跟他走,为的就是不让洛尔迦得到达利与之稳定发展。然后洛尔迦成了革命斗士,布努艾尔又回到洛尔迦身边。洛尔迦死了。布努艾尔的伤心不比达利差多少。嗯,布努艾尔就是只爱洛尔迦一人的同性恋。

而洛尔迦和达利又何尝不是这样?

意淫完毕。

03 The Mysteries Of Pittsburgh, 2008

凌晨两点多看《神秘匹兹堡》(搞得跟侦探片一样),不要要求大脑有多少活跃细胞来接纳这部迷幻叨叨的文艺片。更何况一开场就是梦的讲述。看完已经四点多,赶紧睡觉。谁知道在梦中又把电影给过了一遍。

三人行没有比这部更平均分配的了,他爱她,他爱他;她爱他,她爱他;他爱他,他爱她。所以由此片想到的《梦想家》也就太像过家家,至于《口红》又有点过于单纯。其实我不太相信一碗水端平的双性恋的存在,一半一半总像拍着胸脯说的保证那般不靠谱,双性恋者总有侧重成分嘛。

放到这部《匹兹堡的神经病》里来看,第三人的涉入太过短暂,才三个月的时间怎么就可以爱到生离死别呢!所以说,这更像是一场梦。是男主角从大厦电梯门口走进去按下按钮之后的那段悬空期,晕一晕,来到高处,发现“啊,一切都是浮云”啦!

我对那位胡子男的厌恶,差不多可以把他列在通缉名单上。真无法理解小白脸男为什么会对他萌生别样感觉,而且还是“唯一的”同性情感。

其实我很反感“我不是同性恋,我是恰好喜欢那个男人的男人”的说辞,我知道有这种绝佳存在,不过请正视自己,你喜欢那个男人了你就是同性恋,老玩“身份抗争”很没意思的。而反复烘托出此种主题,就显得“还没长大”故作姿态地染上了“梦幻”色彩,哇!对了至于讲到不靠谱的双性恋,那么你们当我前面说的是屁话。

04

《公路狂飙》里,当年的安藤政信好他妈像当年的妻夫木聪,这才发现两位原来合作过《69》后不禁泪流满面……何时才能一睹妻夫木×2的缠绵或者说妻夫木同学的自攻自受!

从几时起,还把Scott Speedman列入我的花痴名单了!

最后的吐槽。一时脑残买了本《春光乍泄——百部同志电影全纪录》,除了封面剧照,其它后悔死了。这位同属牛的范坡坡男同学整得太无趣,真不如去看豆瓣评论,选片眼光就啧啧吧,推给那些初看电影的小Gay们吧,更发指的是,那么多烂片也好经典嘛动辄四个星嘛嘛!

认同你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