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调戏

01 这样好玩吗?当然,如果不好玩为什么要玩你。 “时间的箭头是往另一个方向移动的,这些看不见的线条暗示着一个不一样的顺序与过程的关系。” 马丁·艾米斯《时间箭》P116 在向前时刻缅怀向后时分,无辜的却是那些河流。河流说,你们不要两次踏入我,我不再是过去的我,不再能提供“流逝”的冰凉快感,不能开玩笑,不能因玩笑而玩笑每一粒卵石,它们是过去与将来的见证者,静止者并没有现在。 可是另一个马丁,马丁·瓦尔泽的箴言正是:“以往作为当下。”我奉为“遗忘”心得,只有过度沉浸在往昔中,才能忘却往昔那些自以为不能忘却的残渣。 02 时间画面静止在蓝屏上。 我对它束手无策,原有的手段已然无效,如今只能等待。可是蓝屏不是树桩,应该到来的也不可能是兔子。 如果真变成机器人那就好了。 至少, 还有定律可遵循。 ——禁止你我他。 ——绝对你我他。 指代可笑又无效。

多重青春期

01 无题 吃饭温暖上半身 洗脚温暖下半身 然后爬上床—— 亲吻上半身 做爱下半身 好淫荡的句子(捂脸),昨晚洗脚时想到的前半截,今早赶公车想到的后半截,天气冷了果然无时无刻不需要温暖呀!食色性也,可是绝对不能向黑泽君看齐呀!下面有请马丁爷爷…… 02 访谈 上周五,九间跟我说马丁·瓦尔泽来中国了……然后我顿时惊了,我太落后啦。九间认为这也许是瓦尔泽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毕竟老人家已经81岁。不过,加快作品中译速度倒是很好的。然而马丁·瓦尔泽却十分热情,表示“《恋爱中的男人》还在译成中文,明年5月份我会再次来中国,到时候我就会选择其中的片段朗读”,多么和蔼,明年我是不是要去看您呢,明年的诺贝尔一定要归您了,要健康长寿哦。

以往作为当下

干干少年还是那么可爱,快过来当我的宠物狗!为了去见即将去新加坡执教的某同学,我决定下周末进京。顺道给少侠庆生。看我多爱你哟!所以,后宫们我来了。 有些书错过一次后,要隔很久才能见到,一年很久,五年十年也很久。比如《女学生之友》,比如《夏伯阳与虚空》,比如《火宅之猫》,比如《蜗牛海滩,一只孟加拉虎》,比如《有轨电车》,还比如湖南文艺版《罗伯-格里耶三卷本》。张曼娟小姐才是真美女才情作家,卫慧棉棉之流请靠边站;现在想起来她的《假如长颈鹿要回家》才是我高中的美好矫情记忆呀。《女学生之友》是国内较早的对柳美里小姐的作品引介,大一时在长沙定王台见过三点八折特价书,当时因为不了解于是错过,大二在图书馆借来看,前后两次……十分想偷书呀老子,《瓷砖》当然是我最喜欢的中篇小说之一。 那些被忽略的经典作家,其作品总有流传下去,也许在几十年的断层后变得洛阳纸贵。比如卡夫卡,比如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或者比如格·格林(好吧摊手,这段我扯不下去了)。以八五折十二块七的价买译林旧版的《权力与荣耀》至少比三十六块大洋的上海译文精装新版要划算,零八年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很冷很冰封很强很奥运很陈很冠希很黄很暴力 … Read More

在狂欢节上奔逃的惊马

01 惊马 大学里拿马丁·瓦尔泽做课题那完全是因为“刚刚看过”,可《批评家之死》的确是好书这倒没错。就在昨天我突然发现我爱上这位瓦尔泽先生已经多年,于是夜不能寐;爱之见证如下: 在我发出的所有声音中,我自己的声音最为低弱。 我的脸是一扇门,进得来却出不去。 什么都可以改变我。我什么也改变不了。 岁月穿行过我的脸,像个征服者。 必须赞美隔开你的那堵墙。 我从一道日见缩小的缝隙外窥。昨天给我打来电话,今天却不打,此举多么卑鄙啊。 我着迷于短暂的,总觉得时间漫长。 或者, 你不属于你将自己当作其中一分子的那些人。在哪里遇到你,你就属于哪里。 使用词汇的那些人彼此没有区别。 我总是寻求能同众人和平相处。事实表明,这会招致忍无可忍。自己再也忍受不了自己了。再也不能跟自己和平共处了。 我不重视自己,而是重视我想讨他们喜欢的人。实际上我已经注意到他们现在必然是更轻视我而不是爱我。如果他们这时还能爱我,那他们会是些什么人啊? 我自我感到似在太阳面前逃遁的月亮一样贬值了。 我们得希望收到蔑视。设若我们受到尊重,会给未来带来不祥。 当我们互不相关时,我们就都很幸福。 梅斯默认为,我不是个导热管。远不止于此 … Read More

智者都摘下了眼镜

镜片一,《观看之道》 “观看先于言语。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英国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在这本图文并茂的书中,一开始就抛出鲜明的论点,然后再把“观看”当成绘画的服务社会目的,并作着“物”与“我”的一系列探讨。画家们长久来以色彩搭建的桥,存在于言语与观看的鸿沟之间,如果意象化地描述,可称它“景观”。 可这位英国人对传统的观看方式提出了质疑,绘画不仅仅是以个人内心来揣测外在社会的手段,也是将个体置于历史中民族或阶级层面的政治思考,约翰·伯格还将古代艺术也纳入此范畴,并发展成现代的艺术形态。这本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半画册半艺术批评的形式,却提供了浑厚的整体框架性质的评述。若按作者的话来说,本书存在的意义正在 “引发怀疑与讨论”,涉及到社会关系中的艺术观念是奇数章节的核心:“艺术与政治 ”、“作为观看对象的女性”、“油画传统自身的矛盾”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 ;至于偶数章节,只用影像,且省去不必要的文字说明,以一种纯粹的视觉刺激弥补了文字论述的干瘪枯燥这一空洞,同时又系统地延承探讨着观看之“道”,即,油画本身是被观看的艺术品却在复制时代丧失了典雅的权威性,男人观看女人的各式方法及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