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故事要从去年 12 月《无限暖暖》上线说起。并不是少女心作祟,只是单纯对“暖暖法环”好奇,揣着免费游戏体验心态下载试玩。这一试玩就是挤牙膏的一周,连新手活动都没做完。
深知《无限暖暖》的核心玩法并不适合我,但还是要为这个游戏的雄心壮志鼓掌。无缝地图漫游,风景+探索体验很好。收集要素很多,作为一个休闲收集游戏来说,本应很对我的胃口,然而,收集与技能升级的终点全是换装。感受到这点后,对这个游戏的好奇心已经冲淡了。开宝箱、收集奇想星、做任务、推主线,所有的奖励机制都与服装元素有关。更别提抽卡系统。本着 0 氪的原则,套不套装、限不限量、珍不珍稀的,都无所谓。
还在玩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把收集要素匀一匀,可以是别的套系的收集?对不起,动物清洁、捉虫、捕鱼虽然也算收集,但它们都是服饰制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请我放下幻想,这就是一个以“换装”为核心、冒着粉红泡泡、属于0—6岁女孩子 Bling~Bling~ 的特制游戏。在跳跳乐、跑酷、打怪、打卡、拍照过程中,服装是绝对主角。
但我仍不死心,甚至妄想寻找代餐。
有没有给男孩子换装的、0 氪能玩的游戏?我发自真心地问。
在画风纷繁的乙游市场,候选者肯定有不少。但如果拿来对标《无限暖暖》,那恐怕没多少。你不妨专心看看《无限暖暖》的男性 NPC?
不了。
我选择“暖暖”同门——《恋与深空》《恋与制作人》,以及企鹅家的《光与夜之恋》。
02
B 站上关于男大寝室被《无限暖暖》统治的视频令人忍俊不禁。所谓硬核玩家对主打休闲的《无限暖暖》嗤之以鼻,他们甚至抛下一句,“风景、衣服不如隔壁《第一后裔》”。
都是免费游戏。于是我又好奇把《第一后裔》(The First Descendant)下下来。进去走了遍教程,咦——这游戏动作还挺流畅。等到了正式任务篇章,果然陷入经典茫然三问:“我要去哪里”“我要干什么”“谁在打我”。
在这个网游里,我甚至没搞明白任务机制。即便是自己领的任务,好像也可以跟在别人后面蹭任务。在跑图过程中,除了胡乱开枪,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来干嘛的。任务部分略微无趣,也许是我没耐心学习的错。剧情跳过,无话可说。至于所谓的换装,好像都要靠氪。虽然价位比某游戏要便宜不少,但在我对整体玩法已经失去兴趣的情况下,已毫无意义。
而且角色好像只有一位能入我眼。在下载后的第二天,我果断把它给删掉了。
03
虽然手机上同时装着《恋与深空》《恋与制作人》《光与夜之恋》,但打开次数比较多的还是《恋与深空》。这与它的 3D 恋游属性脱不了干系。对,你就仗着你的 3D 建模脱(拖)我下水吧。
本着好奇心态,我也就当视觉小说体验一下。除了抽卡本质,我发现《恋与深空》同样拥有着雄心壮志。来细数一下它可以满足什么需求啊:有声书、同人小说、桌面宠物(男宠也是宠)、娃娃机、猫咪桌游、番茄时钟、记事提醒、战斗模拟器、朋友圈互动、情侣装扮写真、虚拟男友约会、家居软装设计……这个游戏简直有做不完的事,耗电大户不愧是你。为了满足活动任务要求才推剧情主线,但到了后期我已经当成有声书让它自动播放,然后干别的事。
在去年 12 月,连续打卡做日常坚持了大半个月,然后突然有一天就再也没打开了。等到新版本上线看了眼,新活动也没耐心做完,本来必得的五星卡也就没拿到。遗憾吗?遗憾。但反正很多限量卡都拿不到,少一张也无所谓。
0 氪玩法就是摆烂玩法。你们《恋与深空》的物价这么贵,平平无奇的浴巾装就要卖 128 元。是 3D 氤氲水色缭绕朦胧缱绻建模给你们的勇气,是沉浸式“女友视角”给你们的自信,是广大氪金玩家给你们的资本。
一套衣服的钱,随便干点别的什么不好?然而,这个随便也可以是买一套心爱纸片人的衣服。只要以爱为名,一切投入皆可正当。所有的爱都有专属性和排他性,是自我领域的封闭结界,是不管不顾的向火之舞。
作为一个玩家,作为一个穷玩家,是没有资格和资本指责卖卡狗叠公司及广泛受众的。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沈星回,可奶可狼。从名字到脸,是初见的美好。
04
抽卡游戏到最后不能成就卡王。
《恋与制作人》上线 7 年多了。二代目《恋与深空》以强势的吸金能力让人直叹原来 3D 恋游能这么赚。从颜值、动态、服饰或剧情羁绊入坑,最终回归到日常,回归于陪伴的平淡中。说到底,“陪伴感”才是恋爱游戏的核心,玩法、机制、视觉、剧情皆须服务于此。
很多年以后,等“恋与……”系游戏停服以后,我们回想起来的将不会是卡池或爆率,而只是那一声问候、那一张笑脸。手游的宿敌也不是竞争对手或浪潮更迭,而是时间。毕竟数字游戏的所有权你知我知,花钱买的是手游大厂的流水。水过无痕。当游戏停服下架的那一天到来,付出的青春与热爱、一切的一切只能在记忆里找回。
当然,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为之赋上意义:
花钱买了陪伴感;陪伴感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