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不长寿
塞林格死了。 除了上周我梦见自己雷人般变身为塞林格私生子,除了差不多一月前买了本四折的《抬高房梁》,除了许多年前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这名字并没有过多出现在我的阅读生活里。于是现在想说点什么,也只是毫无感情地寄好奇与期望于他的遗作发表上。毕竟隐居这么多年,新作在哪里呀在哪里,可即便出来了,估计我对之兴趣还不是很大。 想想我家阿特伍德,去年满七十岁。如果依照塞老的长寿标准计算,还有整整二十年,还能出很多力作!拿不拿什么小诺奖完全不重要!
塞林格死了。 除了上周我梦见自己雷人般变身为塞林格私生子,除了差不多一月前买了本四折的《抬高房梁》,除了许多年前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这名字并没有过多出现在我的阅读生活里。于是现在想说点什么,也只是毫无感情地寄好奇与期望于他的遗作发表上。毕竟隐居这么多年,新作在哪里呀在哪里,可即便出来了,估计我对之兴趣还不是很大。 想想我家阿特伍德,去年满七十岁。如果依照塞老的长寿标准计算,还有整整二十年,还能出很多力作!拿不拿什么小诺奖完全不重要!
Side A 在某处晃荡,被辅导员催命般的电话叫到办公室。 我敲门,她正打电话,我关门。心想肯定没啥好事,要给处分就来吧。谁知辅导员二话不说拉着我出此门进彼门,对面的会议室里聚着太多人,令有深度人群密集恐惧症的我心颤不已(好害羞好害羞),辅导员清清嗓子,开始一二三四通知事项。 最后指着身边的我,说由我全权负责。当时我早已吓懵了,她让我负责什么,一概不知。散会后,一个女生跑到我面前,说嗨。我嗨。然后震惊,你怎么在这里。好友Q基本算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除了中间有两次分班不在一个班外,我们俩是出黑板报的好搭档(当年我真是很文艺少年耶)。差不多要忘记我曾是出黑板报的能手了。我问你不是在武汉么,她笑了笑,没告诉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然后我找到辅导员,让我负责可以,快发点钱我们好去买颜料。买什么颜料,彩色粉笔就行了。什么啊,几年前我就淘汰了彩色粉笔,未免太过时了吧。最终可怜巴巴地要到点钱,然后去买了盒马克牌颜料…… 在参观其他班的半完成作品时(这真的是大学吗!),我以不屑的口气和Q说,太黯淡了,我们一定拿第一。他们的黑板上画有颜色不明的蜡烛,至于为什么不明,对不起我色弱,加上太远,对不起我近视。我 … Read More
真是辛苦了Josh Hartnett美人。 开场戏不妙,这……难道不是讲述一段虐恋同志的故事么。大叔一点都不儒雅,狠狠教训小青年一顿,手脚并用,然后骑在人家身上把小青年的上衣惨烈地撕开。再钳压住小青年的左手,凑下头,啃咬在靠近腋部的那什么肱三头肌处。那姿势,太像过分贪恋小青年腋窝下勾人的体味啦。 可惜好戏到此打住。字幕打出两年后,小青年胡渣那个沧桑哟。 《伴雨行》(I Come With The Rain, 2009),从字面上来理解,最正确的应该是“我与泡菜国巨星Rain同行”,可惜没能请到人家出演,反而是那位孤陋寡闻如我者不认识的李先生,真是太不给偶像巨星面子! 剧情粗浅,叙事上玩点闪回啊多线啊,若要我说,文风扭曲可以移植至此——画面感扭曲。这与电影本身所包含的躯体意象无关,而是直接与那种神经兮兮的切换与停滞挂钩。开场中的大叔是一大亮点,他为这种扭曲感增光添彩,搭配上突兀并羸弱的音乐,造就骇人的肉体艺术。其实大叔根本就是弗兰西斯·培根的化身嘛——培根同志者,扭曲至极也;培根爱男人,大叔难道暗示小青年还不够多么! 大叔说,你一个人来;大叔说什么都结束了我选择了你云云;大叔杀的是女人, … Read More
01 不用再等十一个月啦,这肯定是今年最美的封面(没有之一)! 在拿到实体书的那刻,我被质感细腻的前景图震惊到了。那部位难道不是俗称蛋蛋的地方么!远景中的男子侧身,窥见前景中伸开双腿的敏感处,美!床笫之事不言而喻,极衬坏痞子伊恩叔叔的气质。 我抱着此种美妙的观感,拆开塑封皮,瞄一眼译后记,“男同性恋”异常凸显。 于是我理解了,难怪……很好……封面上暗示的一切,书里自有照应。搭配上书名,伊恩叔叔你写几次419都没问题! 难道真是如此? 审查部门真那么迟钝?那我该说《只爱陌生人》是国内第一本印男性下体在封面的小说了,虽然心里面想得紧,可它不能如愿。 有人说出真相——手握住手臂。被点出后,每看封面便会豁然。于是乎,只能怪自己心里有什么所以看什么都是什么么!不要绕口令,猥琐并严肃着。也怪实体封面光影质感太微妙,给予了错觉的借口。 远景中的男子,反侧着身体,向后窥视;近景一团昏黑,左手握住右手手臂。两者视角高度不一样,容易造成近景的立场尴尬。 男子裸背对镜,自怜感伤,还是事后惆怅?不得而知。 王菲阿姨在《只爱陌生人》里给了过客多少好处,在此不便讨论。我只想借此封面来表现一个“方向”,他在看的那里 … Read More
新年……计划? 2010年都要抹去了一月, 离农历新年还有半个来月, 这算哪门子的新年计划嘛! 看完已出的阿特伍德作品; 看完约翰·班维尔五本; 看完杰弗里·福特五本; 看完已有的伊夫林·沃; 其它阅读不计…… 把《自画像》写完,在五月以前; 写完《我们只是一层薄雾》D、E部分; 完成《绅士法则》五章以上; 重新写《夜晚的承诺还有很多》的开头; 其它挖坑不计…… 重新整理摄影师列表; 再次尝试整理音乐列表; 其它整理略……
01 昨天傍晚,买了两块钱香干回家。洗的时候发现上面还印了字,“莹玉”,每块都有。好神奇,做香干的那么爱水印么! 然后边吃边看Ashton Kutcher。在特殊的一晚,他变成了本命二号,用来欢乐花痴绰绰有余。《蝴蝶效应》后基本没看过他的片,说基本是因为《相见恨早》(A Lot Like Love, 2005)没看完。 对镜成三人。 02 在这部《蔓延》(Spread, 2009)中,再次感慨发型合适论,比如说库彻同学在《情迷拉斯维加斯》(What Happens In Vegas, 2008)里的造型就让我长期抵制本片,回到《蔓延》中,他果然还是短发好看。 ——喂,明明是我喜欢短发来着。 抛开电影剧情,结束时的字幕画面很好玩。而在花絮里,伪花花公子库彻教你如何钓姑娘,最后一点讲发型时很好玩,很重要哟! 第一天,不必洗头; 第二天,不需用洗发水; 第三天,必须用洗发水。 如此反复,真的能鼓捣出万人迷般的发型么?值得试验。当然发蜡和发胶是必不可少的造型工具。还是等夏天来了,我再一二三循环吧。 03 今天要做到一日四更,至于为什么,你猜。
01 梦见小学语文老师。我和另外一不知名人士站在讲台边,随意抽出其中一本教案翻看,然后我赞美,啊老师你的字迹还是如此整洁!(汉字和拼音都备注得相当完整!) 后来忘了。 接下来是对我“曾写过”的某系列故事的延续,他和她顺流而下,进入丛林深处,在洞穴里安居。环境一般,溪流贯穿洞穴,清澈见底,整个梦境荡漾着水声。 后来不知怎么了,他偷偷跑到某社区的小广场上去睡觉……靠木门的地方有个抽水井,他在这里喝水洗脸洗身子。几天没吃饭了,他不清楚。 那天早上,她来到此处,催促他赶紧离开。他刚钻出木门,便被警卫逮住。 押至学校后,他才发现她也被钳住双手。在二楼(?)过道上,她的弟弟污头垢面地跑来,衣裤、手脚都仿佛在泥里染过。她弟弟大声痛斥执法人员的不是,并没有提及状况的缘来,好像被困住双手的他和她是无辜“被”闯进动乱的路人。 至于后来怎么解决的,断了…… 02 第一次醒来时,我朦胧中发现抱着个东西,右手摸了两下,才惊觉那是台灯。然后赶紧起来把倒下来的罐子和台灯放回去。上厕所,偏头痛。 第二次醒来时,其实不够清醒,只意识到被子滚到右边,半上身裸露在外,右手垂直举得……很高,就好像在举手答到一样。同时也想到, … Read More
01 梦很琐碎,有些不合逻辑事实,但因此而美妙。 ——“我”,代表梦中玛丽苏;我,代表现实妄想狂。 “我”是个好孩子,有天晚上躺在床上接连看完两本书,就急忙给丸丸打电话报告,丸丸说麻痹有什么了不起老子在赶稿没时间听你文艺荡漾。(于是我泪奔么。) 后来,“我”像是通过某扇时空门,来到了纽约…… 有位很麻烦的评论家跟着“我”,始终甩不掉,“我”叼着烟买了份《纽约时报》,评论家趁机搭话,请问请问没个完,“我”很无奈地回着。“请问你是不是私生子?”听到这句,“我”简直要疯了,心想这家伙到底会不会采访啊,有没有水准啊,“私生子”还用本人来回答吗?“我”无视此话题后,他转向了重点,问“我”父亲的日常生活和喜好娱乐,“我”轻描淡写地说,“他呀,就在山庄里喝酒度日,糟老头一只。” 就在此刻,清醒机制启动,梦中的“我”醒了。当即上线询问九间,九间对“我”说,“塞林格滴酒不沾的!”于是“我”立马回到纽约街头,修正刚才说过的话,“啊,我父亲在隐居嘛,隐居的意思就是外人勿扰,understand?拜拜啦!” ——我的玛丽苏,哪里来的塞林格之子,快去死一死。 时光变得恍惚起来,“我”在西班牙语课上打瞌睡,被老师 … Read More
01 跟干干说喉咙痛的事,除了嘱咐多喝热水外他接连来了两句: 尤其是同性恋 要常备热水!!! 于是当时我就震惊了!!! 02 几分钟后,我跟攻君说起此事,同时感慨同性恋和热水会有什么逻辑关系啊。而那时那刻在震惊之余,我还怀着十分严肃的好奇心,想知道科学的真相,可是干干撂下几句“前半句就是之前论坛流行语”、“读起来很好笑”就晚安下线了。我问可是那句话有意义么,被答曰“就是没意义才好笑嘛”,听至此的我,是多么的失望啊! 听我转述后的攻君也表示极大的失望,同时给出“想当然”式的假想——“还以为和H有关呢。”嗯,其实在看到那两句的第一眼,就误以为热水是与灌肠相关呢,我还想趁机被科普一番。结果呢…… 噢,攻君只是个绰号……(别迷信攻君,攻君都是自称攻而已。)我是好人,谁要攻卡我就发谁!数量有限,只剩11张!
……从内心讲,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观光的人。在乡下旅行时,我从没有兴趣绕道去欣赏那些风景奇观。我对那些长得像曲颈南瓜的百尺巨石无动于衷,也从不热衷于俯瞰干涸的河流冲刷而成的沟壑,更不会面对由流星撞击地球而在地面上形成的巨坑而惊叹不已。无论驱车前往何处,对我来说都差不多。我只是两眼盯着混凝土路面,凝视着黄色标线,观察着躯体庞大的卡车和后座上睡着幼儿的客车。我双脚会结结实实地踩在车子踏板上,直到我到达目的地为止。 ——苏·格拉夫顿《A:不在现场》 虽然有些装清高,但是,从内心讲,这段话替我说出了心声。都说享受过程,在路上的感觉最好,可我宁可寄幻想在随意门上,吱啦一下就抵达目的地。只有出发和到达,只有开始和结束,于是,过程的缺省成了寂寞的主体? 简言之,自闭至死。 想做坏事都不愿亲临现场,这是何等的,懒惰!
与三个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在路口擦肩。 回头。 …… 一年年年纪越来越大时,总担忧自己的恋童癖越来越严重重重到我半夜被梦压醒。没办法啊,美妙的光景就那么一点,十五少年永在,自己却只好扶额撞墙这怨念为毛如此作祟。 在追随年轻肉体这点上,同性恋者无疑走在最前列。 没有腺。
看完《Z的悲剧》,我已经找不到杯具。 这位玛丽苏的女叙述者到最后我连骂的话也不想献上了,可惜了那位双目失明的“英俊”小子,被这种女人拒婚。本来在前两部对雷恩先生没太大好感,可在第三部,已沦为配角的雷恩先生让我心生怜惜(这是何?)。《最后一案》还没入手……考虑要不要看现有的电子版,可是实体书的封面很……美! 《X》《Y》真像双子塔,就这么被悲剧掉了……我是说,两者浑然一体,要是没有十年后的《Z》那多圆满。看完《X》心情很激动,因为在中段猜出了谁是凶手,通篇看下来,虽然好几处凶杀,但丝毫没有阴霾之感。而《Y》则不同,雷恩先生等待验证的那一刻,恐怖的憋气吸气仿佛清晰可辨,在最后解惑当中明白最命中真相的线索被我无视了,看完之后,因真相所烘托出来的恐惧之感愈加浓厚,仿佛暗影在身旁穿梭不止。即便室内逼仄,灯光明亮。 虽然侦探奎因也那么英俊,但为什么就是爱不起来,摊手。
Jack O'Connell (1989)
01 新星著名的错别字,之一: “死亡是我的领域。我以它为主。”——《诗人》第一版正文开头 新星著名的错别字,之二: “非同寻常……绝对不要错过。简洁令人难以相信这是康奈利的处女作。”——詹姆斯·李·贝克(《黑色回声》精装本第一版腰封) 在平装本第二版腰封上,后面一句变成了“难以相信这是康奈利的处女作。” 我可真想念简洁啊! 02 昨晚十二点前搞定《黑色回声》。 原本昏沉的脑袋变得兴奋起来,困意一扫而光,我知道在接下来一两个小时内肯定入睡困难。 《黑色回声》作为迈克尔·康奈利的处女作也即哈里·博斯的第一作,优秀得真是“每页每夜都有闪电”,可我只待了两晚的样子,电影画面清晰生动,也许有点抽身太早?康奈利选录在扉页上的文字十分大胆,信息、名号寥寥,恍惚式叙事,结合正文开头的男孩视线,营造出噩梦效果。 预知梦,预见结局的梦,而真正明朗的事实不过是:某些人一直是蠢蛋,到死都是。身为对欢乐贪得无厌的读者,看蠢蛋的死成了最终发泄,是有点遗憾。要是搞成鞭尸、鞭尸后蠢蛋又不死了那才乐呢。 开场很好,扉页剧透+男孩视角下的犯罪现场,双重疑惑中转到繁琐的主人公上场阶段,哈里·博斯的前情提要能省则省,反而是 … Read More
01 假期汇报。 没补前两季,直接看Skins 3。越看越哈欠。要不是有Jack O'Connell少年,我铁定撑不住。只是,Jack少年要是再高一点就好了。 然后Six Feet Under,看到好多熟脸……其实神经病弟弟很可爱的,尤其是剃短头发后,特乖顺。裸背非常性感。 然后就这样宅过去了。 02 《诗人》之后,我下决心收全康奈利。心想既然现在开始出第二版了,买平装肯定要划算,于是就等呗。只是没想到一时兴起抱了堆群众版的,没办法,谁让它便宜,谁让新星没出这几本。封面可真难看,内封还有印错的,身为侦探推理小说出版大社太不严谨了! 犹豫再三拿了本《黑色回声》。第二晚太困,翻了三十页什么也没看明白。第三天下午也太困,继续翻了个四十页,然后又睡觉去了。补充一天的能量后,算是正式开进《黑色回声》的隧道。 迈克尔·康奈利比劳伦斯·布洛克要正经多了,我是说,哈里·博斯比马修·斯卡德要正经许多,没有那么多絮絮叨叨,直接上繁复描写……看得我那个累,入戏真慢。也许是因为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哈里·博斯系列,也许是第三人称的疏离感,也许因为这是康奈利的处女作?记得《诗人》就很有代入感,其实这是主观制造的疏离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