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7 07:01 1 2919 4 mins

枕边微光#040 | 雷普利大冒险

雷普利是20世纪犯罪文学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他在善恶之间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小打小闹不无惊险地逃脱法外。其戏剧性、超强的画面感,非常适合被翻拍成黑色电影,最出名的《天才雷普利》一书就前后被改编成两部电影,其一是雷内·克莱芒导演的《怒海沉尸》(Plein soleil, 1960),阿兰·德龙饰演雷普利,正处大好年华的阿兰·德龙俊美得让人落泪;其二是导演安东尼·明格拉在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去世后所拍的《天才雷普利》(又名心计,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明星云集,马特·达蒙饰演雷普利,裘德·劳演富公子迪基·格林利夫。被广为人知的应是后者,以至于其后几年所拍的另外两部系列续篇,《魔鬼雷普利》和《雷普利归来》影响力大不如世纪末的那一版。

天才还是骗子

Ripley01.jpg

《天才雷普利》所点出的天才并不是说汤姆·雷普利多么有才华,而是指他那缜密的心思、在激情犯罪前后迅速冷静的处理能力。作为电影来说,细腻连绵的心理活动难以通过镜头语言传达,所抓取的表情变化对于小说里多达书页的情况分析而言着实微不足道。这也是原著小说在犯罪文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它并不是像通常侦探、推理小说那样以侦探为主角,而是将视角转向犯罪一方,跟踪其故事和心理,不以情节跌宕为噱头,而是注重捕获人物的心理变化。

雷普利的故事主线很简单,身为穷小子的他意外获得一件差事,前往意大利小城劝说富家公子迪基回家。最开始与谋杀、犯罪扯不上半点关系,可惜“日久生情”在此处变得略为讽刺,与迪基同住一段时日后,雷普利意识到对方根本不在意他的存在,甚至有点鄙夷雷普利。关于雷普利的暧昧性向,书中有些许暗示,他曾在美国的时候受到数位男士的示好,但在面对迪基时,他口头上强烈地否认了。然而,他与迪基形影不离,情不自禁地比对自己跟迪基的身型、相貌,幻想穿上迪基的衣物、服饰会是什么样子。他想成为他。或许就是这么单纯的念想,再无其它杂念。但在迪基看来,穿着他衣物的雷普利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他之前的假装全然崩溃,他俩的亲密再也不复存在。

对于心存某种痴心的雷普利而言,这是刺破他头脑风暴中的惊雷。自此之后,他对迪基的情感也不再单纯。他努力想修复两人的裂痕,但徒然未果。在一起踏上泛舟之旅时,他涌上了正式的犯罪念头:

“汤姆盯着迪基闭着的眼皮,心中泛起一阵憎恨、爱恋、不耐与挫折交杂的狂乱感,让他呼吸困难。他想杀死迪基,他已不止一次这么想。以前,一次、两次或者三次,都是愤怒或失望引起的一股冲动,但冲动瞬间即会消逝,只留给他一阵羞愧。”

雷普利一路想着,想着迪基带给他的友谊,也随之带来的羞辱、挫败,想着他杀了他之后自己可以假装成迪基的身份,享用自由和金钱。他最终这么做了。小说还不到一半时,迪基已经退场。电影与之不同,高潮较为延后。而作为一本以犯罪人物为主角的小说,警察、侦探的姗姗来迟也自在情理,雷普利独身一人与众人玩起捉迷藏,凭着卓越的观察、模仿能力在两个身份间迅速切换。老实说,雷普利的模仿能力并不是多么强大,但他足够细致,也很明白缺陷、破绽何在。他避开了交际圈,刻意低调,几乎过上了隐居自足的日子。当然不会如此安逸,只有波澜四起才能支撑小说往下发展。被迪基的朋友找上门,被警察找上门,雷普利需要一个又一个谎言才能睡好。而每天早晨,他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希望,仿佛那一切令人心惊胆战的谎言戳穿、束手就擒情节只是一场噩梦。最后,还真是如此。

在小说的阅读过程,雷普利从来不是个讨人欢喜的角色,他病态、偏执,这也造就了他的机智、狡黠。他的遭遇和行动很大程度是偶然,而他大脑迅速运转,按照他设想的一切应对着突变。窃取迪基的身份,并不是预谋,只是一念之间的事。电影《皮囊之下》(In Their Skin,2012)则精心设计、步步逼近,一家三口向另外一家三口示好、套近乎,了解、观察、模仿,艳羡着对方的人生和身份,惊险套路一一上演。而在《天才雷普利》这里,雷普利的纠结心理是一大关键,他对迪基的爱与恨在伪装迪基身份上又得以完美呈现,“我爱你,恨不得变成你”——当然不会这么直白,帕特里夏·海史密斯不会这么写,憨厚的马特·达蒙或者俊俏的阿兰·德龙不会这么演,至于观看的你我是怎么看则是另一回事。

游戏或是冒险

Ripley03.jpg

1955年问世的《天才雷普利》小说意外热销,让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侦探、推理文学领域,系列作品乃名垂青史的保证。而在雷普利第一作出版的15年后,续作《地下雷普利》才出来,其后又过了20年,剩余三本陆陆续续出完。

《地下雷普利》中涉及假画欺诈案,不过更关键的是在这一本里雷普利竟然跟女人结婚了。所以关于雷普利的性向,维基百科上有一段落为“gay or bisexual”的探讨。《天才雷普利》中的迪基从美国跑到意大利去,为的就是从事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雷普利觉得迪基的画作一般,充其量也就三流水平,令人惊讶的是当雷普利假扮迪基身份后,竟然对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仿佛就在他的骨子里沉睡等待被唤醒那样。于是到了续作里,法国与美术变成了再合适不过的关键词。

雷普利擅长的是伪装。他模仿迪基的签名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次为了掩盖倒卖假画的罪行,他又再度伪装自己的容貌。他跟追踪者玩着你捉我藏的游戏,为了逃身可以干什么事情,哪怕对方是曾经重视的人。

在《雷普利游戏》中,他甚至担当了黑道的犯罪操盘手,物色从未犯罪过的普通人来实施两桩简单的谋杀。这一部书的黑暗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汤姆·雷普利手握五条人命,占整个系列的一半之多。雷普利的游戏没有对与错,没有黑与白之分,他追求的只是逃脱犯罪后的那一刻自由喘息。

而这么一个邪恶的人物,竟然有个男孩主动追随。《跟踪雷普利》是系列里最温情、最光明的一部,雷普利随着对男孩的了解加深,也逐渐放开了戒备,到后来不顾一切地保全男孩的生命。或许这又是一个衬托雷普利性向之谜的例子,但在雷普利眼中,在意这个男孩只不过是从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雷普利太孤独了,《天才雷普利》中,即便获取了迪基的身份和金钱,有了更多的自由,他也掩不住孤独环抱的悲伤。所以当这个有着相似经历、内心并不复杂的男孩出现在自己生活中时,他发自真情地伸出了援手。

到了终结篇《水魅雷普利》就没这么简单了,像一切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各种不可能的转折齐齐冒出来,在第一部已经死掉了的迪基又从美国打来神秘电话。这可能吗?雷普利所有犯下的罪过都在追讨着他,他只剩最后一搏。这大概是系列中最惊险、最酣畅的一本,为“雷普利”这一角色划上完美的句点。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曾说到,“我总是对人性中永远都不满足的那部分十分好奇,它总是想要变成其他的样子。”而这句话在雷普利身上得到最完美的呈现,他不是个简简单单的伪装者、模仿者,他那永不满足的好奇促使了进一步冒险,他是光明与黑暗之间游弋的暗影,适应所处环境之游刃有余程度总让人惊叹。没有人能真正捉到他,他的漏洞与他的天才都让雷普利这一人物变得既真实又不真实,就好像善恶两面在他脸上都像面具一般。

雷普利系列对后世的推理、侦探等犯罪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劳伦斯·布洛克的雅贼系列就很像是师承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只不过不像雷普利这么玩弄心机这么阴郁,而是玩起了幽默。

Today in History

2007  •  最美好的事正是与你一起去看演唱会

2007  •  头脑不清醒

2004  •  在爱者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