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某应用推送消息中看到一篇关于游戏玩家去世后账号能否转移的文章,当即分享给村树。
在主流平台的用户协议里,Steam、Epic、索尼、微软、任天堂均明确禁止账户转让。村树发来一张截图,说苹果有一个赠送账号的功能,亦即“遗产联系人”。那如此看来,Apple Arcade 走在了游戏行业人性化前沿。
一直以来,玩家并不真正拥有他们所购买的数字游戏(甚至是账号),平台方将数字游戏的归属定义为“租借”,账号定义为“授权”。用户若违反平台协议,账号及旗下购买的数字游戏都将一并收回,此事并不稀罕。
同样是花钱购买,数字游戏更像是及时享乐的产物,对方只承诺在有限期间内的重复游玩,与实体游戏相比,数字游戏的优势也就在“便宜”、“首发快”与“切换便捷”。但论起收藏价值,是毫无可比性的,无奈出于环保考虑,如今实体游戏的普通版异常简陋,全靠豪华版或限定收藏版来体现价值。
而实体游戏的交易性,也是数字游戏所缺失的。说到底,还是回应了那句玩家并不真正拥有数字游戏,只是花钱从平台方那边租借过来游玩。由于没有物料与运输成本,数字游戏的促销此起彼伏从不间断,以低价诱惑着玩家:买我,拥有我。
——拥有不了你。
02
作为小游戏爱好者,Steam 这座独立游戏宝库始终诱惑着我。刚接触的那些年,因为沉迷于慈善包的廉价温床,为库里增加了不少并不会玩的游戏,美其名曰“喜加一”。那时候流行的调侃是,买都买了,还用玩吗。不知不觉,Steam 游戏库已经突破了四位数。实际上点开“玩过”的可能不超三位数。
由于游玩平台阵营的转移和电脑配置的落后,后来几乎不玩 Steam。慈善包早已停止关注,唯独留下 HumbleBundle 的月包订阅(碰到当月有太多不喜欢的游戏,还可以暂停,多好)。再到后来,因为长期不在 Steam 商店或市场购物,我的账号被锁定消费,此事件已经发展成一个年梗,毕竟一般只在冬季促销时才去 Steam 心愿单扫一圈。
望着库上那些游戏,曾有闲心一一分类整理。打上“已通”标签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前面的那个问题,时不时冒出头来:我死后,这么多游戏怎么办?
不能怎么办。账号长期不登陆,预计被锁定。游戏数目沦为个人资料页被参观、被忽略的一处注脚。
PlayStation 平台算上 PS Plus 订阅的那些游戏,也早已超过了四位数。为游戏库增量的还是要靠数字游戏。到头来,游戏没玩完人先挂了,是极有可能的事。
账号的转让与交易都违反用户条例,但依然有大量的人铤而走险。毕竟钱到手了,账号再怎么样也不关己事,无情感记挂的可抛弃前任。如有子孙后代,可像藏书一样留给他们,孩儿啊这是我历经多年打折促销积攒下来的数字游戏,你可得好好替我把没玩过的都玩一遍,我先走一步。
瞧,加上“数字”二字,游戏的藏品属性似乎也打了折。
而像我这种没有后继者的人,假想剧情可能将变成另外一种:
尸体数周后才被撬门发现,房间内一眼望去较有价值的应该就是那几台游戏机,大量游戏盘整齐摆放在原本塞满书的书架上,每一张都用塑封袋保存得完好如初。凭借暴力破解,笔记本电脑的开机密码可轻易绕过,硬盘存放的大多分为两类:正常的影视文件和不正常的影视文件。给死者的手机充电,但开机解锁需要图案密码。如果能猜中或破解密码,就能打开手机的 Steam 应用程序,设法登上电脑的 Steam 桌面端,让我看看这家伙的账号能卖几个钱,嘿好家伙……
03
豆瓣会主动为部分已过世知名人士的账号做锁定保护,其他用户能通过 APP 献花悼念。这份互联网墓碑的待遇并不是人人可得(需要申请)。大部分普通豆友的逝去,就像一次突然却长久的豆瓣告别,账号并未注销,一切历史动态均被陈列。
大多数人在互联网上的痕迹太容易被淹没,在这个追逐热度与流量的虚拟空间,亡者像缩在角落不再发光的边缘人,歌舞升平与喧嚣噪音被划分成两个世界。当然会被提起、被回忆、被想念,那也不过是瞬时断片。
至于亡者的数字遗产,最终也只变成了一串网络数字。亡者于哪年哪月哪日注册了账号,“拥有”过多少款游戏,获得了多少个成就/奖杯,完成度多少,坑还剩多少未填,全球排名多少名。
每一段游玩里程碑多少具备一点个人性质的纪念,又很难向他人诉说。假如将账号转移给别人,从此这个账号的情感属性是不是就变了?想多了,它不过是一个网络 ID,背后是男是女是人是鬼并无固定。一个符号,这也就是数字遗产的浓缩化身。
东想西想,还是抓紧享乐要紧。死后就不能玩游戏啦,一个幽灵再永生,与同样虚拟的网络是无法互通有无的。
物质是身外物,数字时代的收藏亦是如此。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一直陷入囤积收集与删除整理的死循环之中。与数字游戏同样令我操心的还有电脑与硬盘里那些费心搜集的黄图黄片——老司机死后,他的黄色废料该怎么办?被有心人士顺走然后发现竟然是不合世俗常规的男男黄暴,被丢弃,被转手,或者被查获收缴但死者已死并不在乎社会性死亡。
当然在很久之前的设想里,死前是要彻底销毁这些的。就怕反复预警的突然死亡来袭,来不及处理身前事,导致身后一片狼藉。
可是需要在乎什么?
04
游戏和色情两大产业,推动着互联网技术层面的快速革新。涉及数字遗产的用户协议,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是需要进行翻新的。毕竟,把账号转交给家人亲友,是非常合乎情理的选择。私底下的账号交换与共享,官方其实管不了太多,全靠用户自觉。
像 PS5 刚问世时,有玩家和商家帮 PS4 用户代领 PS Plus Collection 游戏,几乎所有领到游戏的玩家账号被封禁 14 天,登录过大量代领账号的 PS5 主机被彻底封禁。这种明显触及到平台利益底线的行为,也就是用户协议里所不允许的账号共享与借用。
所以,账号可以转让或交易的这点期望,还是尽早戳破的好。至于我随便说说的数字游戏也能二手转卖就好了,更是异想天开。平台方巴不得一款数字游戏能多卖几份,(游玩时间)2 小时内无条件退款已是给你最后试错的后悔药啦。白嫖,不要过分贪。
我倒是觉得 Steam 是可以引入互联网墓碑的功能。
比如:
名为 fuck_steam 的玩家自 2012 年加入 Steam,共购买了 1314 款游戏与软件,为 G 胖的发福与跳票贡献了(预估数字)美元的价值。这些年 Steam 陪 TA 度过了(预估数字)个小时,占据 TA 有限生命的百分之(预估数字),为此,我们特别荣幸地为 TA 授予「忠诚玩家」称号。
Today in History
2008 • 无性别的傻瓜
2007 • 就在此迈入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