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式征友

Level 0 虚设门槛 一个有趣的灵魂。 Level A 豆瓣新手 达成以下任意一条: 广播20+ 读过200+ 看过200+ 听过200+ 玩过20+ Level B 文艺进阶 达成以下任意一标签,喜欢或读过、看过、听过、玩过任一作品: 作家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理查德·耶茨 / 唐·德里罗 / 威廉·戈尔丁 / 大江健三郎 / 格雷厄姆·格林 / 莫里斯·布朗肖 / 库切 / 阿莉·史密斯 / 柳美里 小说 《盲刺客》《好学校》《白噪音》《黑暗昭昭》《空翻》《哈瓦那特派员》《喧哗与骚动》《夏伯阳与虚空》《饭店世界》《呼啸山庄》 美剧 That '70s Show / Life As We Know It / Community / Weeds / Arrested Development / The Lost Room / Accidentally on Purpose / Dead Like Me / One Tree Hill / Bones 电影 街头剧中剧 / 好奇心 / 趣味游戏(美版德版随意) / 野芦苇 / 罗曼史 / Perfect Blue / 无处 / 真 … Read More

枕边微光#032 | 一个人的旅行

宅人们叫嚣着你们去旅行吧我不去,只会越来越宅。热衷于旅行的人,则开始步入了精打细算计划却赶不上变化的局促境地。假期有限,没去的地方太多,乱看风景变成了内存卡上的一点随拍数据,吃遍美食的决心倒是死活不会被疲惫旅程、汗流人群所吓退。如果给你更多的时间、更大更空的世界,你会不会选择一个人到世界尽头去转一圈,另外你又能一个人待多久呢?荒野和流浪,听起来是多么豪放不羁,但置身现代社会,人际来往更像在流放,每一次照面就是一场开垦探索。当然,待在安静的小旅店里,关上门,便是只属于你的世界。世界在你脚下。 孤单之行 最后,就剩你一个。 这并不是科幻故事,也不是梦境讲述,它就是突然睁开眼所能触摸到的现实人生。正因真实的细节,才造就了本书迷人的可怕之处。夏日醒来,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活人,跑遍整个维也纳,穿越国界跨越海洋也看不见人影。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个。其他人去哪里,发生了什么,找不到任何解释或迹象,原来周遭的人们,现在只存活在记忆里。 也就是说,整个地球每片角落都变成了世界尽头,然而这一个人无论怎么寻找,也不会发现“冷酷仙境”的入口。因为那本不存在。就如这种消失,“不知道为什么消失,也不 … Read More

长寿不长寿

塞林格死了。 除了上周我梦见自己雷人般变身为塞林格私生子,除了差不多一月前买了本四折的《抬高房梁》,除了许多年前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这名字并没有过多出现在我的阅读生活里。于是现在想说点什么,也只是毫无感情地寄好奇与期望于他的遗作发表上。毕竟隐居这么多年,新作在哪里呀在哪里,可即便出来了,估计我对之兴趣还不是很大。 想想我家阿特伍德,去年满七十岁。如果依照塞老的长寿标准计算,还有整整二十年,还能出很多力作!拿不拿什么小诺奖完全不重要!

榜单二

TOP 20 01. 盲刺客 02. 黑暗昭昭 03. 饭店世界 04. X一代 05. 夏伯阳与虚空 06. 地底三万尺 07. 时间箭 08. 空翻 09. 客迈拉 10. 事关良心 11. 身体 12. 诗人 13. 路的尽头 14. 幻影书 15. 呼啸山庄 16. 喧哗与骚动 17. 太阳照常升起 18. 批评家之死 19. 哈瓦那特派员 20. 三尖树时代

换装

其实我对色系包装没有抵抗力, 比如纳博科夫系列,比如袖珍经典系列。 盲刺客 | The Blind Assassin, 2000 猫眼 | Cat's Eye, 1988 可以吃的女人 | The Edible Woman, 1969 神谕女士 | Lady Oracle, 1976 羚羊与秧鸡 | Oryx And Crake, 2003 强盗新娘 | The Robber Bride, 1993 浮现 | Surfacing, 1972 别名格雷斯 | Alias Grace, 1996 from The New Yorker

枕边微光#011 | 诺贝尔学徒,及逝者

介绍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时总要用他获过“‘诺贝尔风向标’的毕希纳奖”来当宣传词,既暗含着作家的潜力也暗藏商家促销的野心。格雷厄姆·格林即便再晚几年死去,估计也不会得到诺奖的垂青;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早已人淡如菊,哪会搭理凡尘的各种争论与押宝输赢,她在神话与诗歌里穿梭如隐者。至于南丁·戈迪默,在得奖16年后推出一本《贝多芬是1/16黑人》,历史审视与身份探讨依旧,也没人敢说这会是她的最后一本,哪怕她老人家已87岁高龄。 感官之三 贝多芬是十六分之一黑人。有点异想天开,有点坏心眼。南丁·戈迪默对身份问题极为敏感,身为白人的她勇于揭出由白人阶层造成的种族不公正现象亦是难得。《贝多芬是1/16黑人》里前后陈述的奥秘放在当今世界已不会再让人大跌眼镜,“曾经,有黑人想当白人;如今,有白人想当黑人”,也许,奥巴马都当总统了,还有什么不可颠覆? 本书包含十篇短篇小说和三篇非虚构随笔,其实说“非虚构”并不恰当,因为作者本人在引言部分就充分表达了主观意愿,即希望破解小说结局武断的形式,但以尝试手法来看,这种种结局依然基于作者对虚构人物的体会与重述。这三篇分别冠以“另几种结局”的总标题,在每一篇的开头援引《 … Read More

强盗新郎

01 昨日纵欲,今天睡够十五个小时才爬起来。其间醒来三次,两次喝水,一次回短信。乱战之梦穿插了无数个碎片,唯一有印象的是和L在玩网游,真人版,舞刀挥棍,可惜打在身上又没有痛感,还对L说,帮我练级,L欣然应允。没有梦见推倒L,表明我们之间已经没有纠葛了吧?可是,谁会无事在老子梦境里跑龙套呢! 老了,熬夜能力也下降了——回想起当年疯狂作息事就一阵阵恶心。胃间歇性地抗议,但我照样无视他。按照R的话来说正是,如资布克胶野——我更愿意翻译一下,乳子不可交野,释义为,“乳臭未干的小孩就不要在野外苟合啦!” 兔子也对我要给他写贺文一事表现得很冷淡,“最近老了,性冷淡”,荷尔蒙雄性激素分泌过少?啊——我要你给我讲八卦,激活我腐朽不堪的脑细胞才行——啊完毕。 R面对我的种种吐槽种种变相骚扰依然镇定自若,也许沉浸在自我忧虑中反而变得麻痹起来——于是我无数次地脑补推倒之。 R还很不屑地评价我,你健康个狗屁动不动就躲起来太任性了(没有标点)啊,我太爱说这话的R啦——我要跟你去过“不能××××不能××不能×××××不能去××的地方不能××不能不××不能××不能××不能××我的生活还有什么”的生活。 即便我躲起来 … Read More

新名词解释

01 一个叫阿特伍德的作家曾说,请问是谁挡住了风?陈染不禁自语,请问是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原来你也看阿特伍德,而且还是诗么。沉寂了这么几年,我后知后觉才发现出了本新散文集,不管这些文字首先是在哪里出现的,但毕竟是成书了呀。 虽然林白让我遐想多年,因她那句“同心爱者不能分手”,但国内最欣赏的女作家是陈染。之所以要加前缀,是还有后半句,最喜欢的男作家是苏童。这样一来,男女平等,女士优先。 买书归来(又买!)的途中与水母兄闲扯,我一个感慨,要是安妮宝贝四十过后还出书,总觉得这名字很不合适。水母兄笑,没听过这么一句话么,“我是一个女孩子”,括弧,不管我有多大,反括弧;于是安妮宝贝也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宝贝,括弧,不管我有多大,反括弧。水母兄还很入戏地双手一扬。 我当场囧了。拜托我还是很尊敬安妮小姐的。 02 周六游戏昏天暗地,迷宫吓死人。在上午迷糊睡梦中,我接了一个电话,我喂喂喂喂,对方低沉地咕噜呱啦,好在当时我瞟了眼号码,貌似是国际长途……唯一能确定的是对方是个男子。忘记是谁先挂的电话。我继续翻身睡。一直到十二点继续醒来继续赖床。 原来我已经淫贱到要受国际友人的电话骚扰了么? 话说亲爱的wil … Read More

莱辛获奖,阿特伍德也不远了?

01 先是欢呼,卓越速度太赞了,《幻影书》昨日送达,我来拥抱你! 02 昨晚被废柴兔折腾得饭也没有吃,随后传来莱辛获奖的消息。 那么有福了,Doris May Lessing/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位已经88岁的奶奶,确是20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女性作家,评委会给她颁奖虽然说晚了点,但也实在是挺厚道,起码我们的莱辛身子骨硬朗没有驾鹤西归,起码莱辛的高峰期早已过去这么多年,起码她是英国仅次于维吉尼亚·伍尔芙的女作家呀。 今年得奖热门马格利思、菲利浦·罗斯无疑是给黑马让路的先行军,想想新闻界/出版界对莱辛忽略的那番利益心,我们应该为莱辛获奖鼓掌。并不指望莱辛在十二月份的颁奖仪式上来句,“我是20世纪的作家我拒绝领奖”,所以应当祈福她身体安康还能为我们朗读一首励志劝学赞美诗。 国内那些押宝的出版商们请去投身版权大战吧,但放心,莱辛无论如何也不会像去年的奥尔罕·帕幕克那般红火到惹人烦——嗨,我的名字叫红/我的名字叫黑/我的名字叫攻/我的名字叫滚——正如“每人心中都有一断背山”,每人身体里都有那么一点红,于是请轻点儿——我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可以拿来当教学用的语文范本之外 … Read More

《盲刺客》:一部诗小说的叙述迷宫

00 书名“盲刺客”,既是小说的总纲书名,也是小说中的小说书名。(下文中以《盲刺客》表示阿特伍德的小说,以“盲刺客”表示小说中的小说。) 01 《盲刺客》全书十五章,其中“盲刺客”故事章节与主体情节交替出现,并各自包孕对方的情节暗示,互为补充、照映。总体上,“盲刺客”呈圆型结构,且衍生了数个幻想故事,而《盲刺客》是倒叙后的插叙、插叙中的顺叙;两个叙述世界彼此交缠,展现出时空交错之美。此书的叙述切换,恰在表现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在时间中的渐强,从而体现出主人公艾丽丝·蔡斯由“追忆逝水年华”带来的叹惋之心与关爱之情。 02 以整体基调来评断,“挽歌”式的记述便是主人公试图留下的真实,既是表白,也是对过往困惑与磨难的自赎行为。如同作者阿特伍德在谈及小说《猫眼》的创作动机那般,是“出于一种阻止时光流逝或带回旧日时光的企图”。而这企图在笔法绚烂的《盲刺客》中更是显而易见,任何追忆都是基于一种赎罪情结,内省的人物心理成为必然的抒发倾向。叙述形式并不主要影响小说气质,但言语构成以及典型人物品质的塑造将带来通向“诗小说”的重要途径,亦即“内省之路”。依据托多罗夫的观点,笔者认为这部《盲刺客》呈露出的是 … Read More

不费脑子地翻翻书

无聊找事做。从茶壶那里偷窥归来。 第一,“第七句”的概念是一页数下来的第七句,把最开始的不完整的句子略过,我是这么算的;“第七行的一句”的概念是第七行打头的那一句,所以可能会顺延至第六行,我是这么想的…… 第二,这个问卷的目的其实就是让我感慨,抽,多久没看书了!……我找出來的句子都好文艺啊,囧TL。 第三,如此有趣味有参考价值的问卷怎么可能不点名呢,如下: 四 尘土 九间 Parasite 企鹅 风朔夜 Part A 1. 拿起离你最近的一本书,翻到第29页,找到第七句。请告诉我它是什么,如果你愿意。 “‘……我不相信。……’” ——《科幻世界·译文版》2007年5月 2. 拿起你现在可以找到的最喜欢的一本书,翻到第29页,找到第七句。请告诉我它是什么,如果你愿意。 “当你只有杀人和挨饿两种选择时,你会作出哪种决定?”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 3. 拿起你现在可以找到的,买来很久却一直没有看完的一本书,翻到第29页,找到第七句。请告诉我它是什么,如果你愿意。 “一会儿他不再扔了,只是漫无目的地晃来荡去,直逛到田野的另一头。”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4. 拿起你的枕边 … Read More

亲爱的,写封信给2005

亲爱的洋果子 看见这些的时候,你已经在上课了。我现在对高三那段时日没有任何痛感了,只希望当前的你可以在轻松的心境在度过高中最难熬的几个月。像我们平时闲扯的那般,动不动就把音乐当成疲劳的缓解药。毕竟生活中总有太多的变故,你我都无法预测,于是抱怨或者倾诉才成为最正常的情绪宣泄方式。记得一年前的冬天,你用手机照明写了封信给我,短小而又破碎,虽然我看不见泪迹,却从那颤抖的笔画中觉察到你的悲伤。时至今日,我也无法给予什么真正有效的帮助。如果说空间的距离培养了心灵对等的沟通力,那么你与我之间的相知也不是几番言语能够描刻的。我们喜欢着相同的作家,相同的乐队,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是这相识一年多来的时光赋予我们的温暖。 前不久你兴奋地说,用一年的等待终于买到了The Rasmus的碟。正巧我也看见了他们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张。说起来,去年的我们正是这般交流着彼此的购碟情形,仿若得了宝的孩子炫耀个没完。2005的年初,我疯狂地迷上Placebo这支华丽乐队,只是因为精选辑《Once More With Feeling》里的一首《Twenty Years》。在自己20岁之前听到这歌,心情却是难以掩饰的悲伤 … Read More

吃爱:《可以吃的女人》

吃 “你一直在想方设法把我给吃掉,不是吗?”她说。“你一直在想方设法同化我。不过我给你做了个替身,这东西你是会更喜欢的。你追求的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对吗?我给你拿把叉子来,”她又干巴巴地加上一句。 ——第二部 · 30节 要是你爱的人给你来上这么一段,你能有多大勇气把那个“她”吃下去?这个可以吃的女人,她早已独具匠心地把爱情物化为一块人形松蛋糕。将这块爱情吃下去,将迷茫之心吞吃,埋葬。 所谓的理解与知心,在食欲面前无力。 你想控制她,想她归属你。但你真能吃下么?吃下整个她的精神、灵魂,于是才成立你绝对的爱。倾入,与付出,都以此来断定。 疯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完成这部处女作,沉寂了四年,终获出版后掀起了女权问题的波澜。她本人以为,与其说是女权主义,还不如说它是原女权主义的作品。以此而言,玛丽安便是阿特伍德对当时加拿大社会中孕育的女性本原归属的产儿。 玛丽安沉着安稳,是个有点疯狂的平常与非平常女人,和男友相处和谐。仅是表象。骨子里的迷茫不知所归时刻渗透着句句轻松诙谐的言语,字字浸染。传统优质男彼得外貌与内涵无以挑剔,却无法摆脱“结婚惧恐症”的心病。一群单身朋友的亲密相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