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8:25 1 3876 5 mins

枕边微光#044 | 在温暖澄澈中游荡

江国香织的爱恋世界

江国香织是日本文坛很难绕过的一位女性作家,她获奖无数暂且不提,其作品的畅销度在纯文学作品中也属难得。至于她所写的,从禁忌之恋《东京塔》到童趣满满的《神之船》、《我的小鸟儿》,风格跨度相当之大,而与作家辻仁成合写的《冷静与热情之间》更是剖析日本现代男女情爱的佳作,此后这两人更化身为爱情代言人再推爱情小品书《为恋而生》。然而,谁料这两人的合作并未就此结束,花费五年时间各自成书《左岸》和《右岸》,爱的对望继续延续。

新经典文化今年所出版的江国香织三本书并非新作,更有点像是旧酒装新瓶。早在2006年,《沉落的黄昏》让人感受到江国书写女性心理的深度,而这本书却是本合集,将她不同时期的三部重要作品放在一起。现如今则把三篇拆分为三本独立的书,也更尊重原作的完整度,这样更好了,江国香织那种沉静、不动声色的写作风格更具渲染力。

箱底的温暖

jg-01.jpg

将原本的《好想大哭一场》重新译作《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是更戏剧化了一点,煽情的缘由再怎么找都不嫌多,在这个各种压力爆棚的现代社会,哭这种发泄方式也许被多数人认定是软弱的表现,在江国香织这里,大哭也只不过是暂时卸下逞强的武装。一个大人问一个小孩,“你爱哭吗?”这种微妙的对照十分有趣,仿佛对着小孩说“你要变得坚强一点”那么自己也会变得坚强,内心会感受到从肯定回答中传递过来的充实与幸福。在这则通篇与大哭无关的短篇里,与爱情擦肩而过中的那种若即若离那种怅然空虚充斥着字里行间,最终故事里的她假想着墓碑上刻着自己的碑文,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因何而哭?仅仅是因为恋情的终结吗?不,两个人在一起有时竟会比一个人时更空虚,她哭是想汲取更多的清醒与理智,而非深陷在纠结中无以解脱。

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同名作《好像痛痛快快哭一场》并不是特别抢眼的一篇,但它对前面十一篇做了一个相当漂亮的小结,是挫败是忧伤是空虚也罢,并不妨碍那份坚强中的冷静。这几乎便是江国香织的功力,她并不会编织多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与令人咋舌的逆转,她抽取一个又一个日常断片,在看似平常且令人熟悉的细节上做功夫,那些细节的真实击中读者,读者并非身临其境,而是认真揣摩着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微妙心理。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短篇所表达的共同主题,那么第一篇的标题“隔阂”再合适不过了。不论是爱情边缘也好,友情再聚也罢,总有那么一层隔膜堵在心与心之间,仿佛再怎么亲密也无法达到心灵同步的境地,这是无奈。《隔阂》是各种交集,妻子无法融入丈夫的家庭,至今也学不会打麻将是最好的证明,丈夫则想破了脑,担心妻子会离开自己,眼前的事实很难忽视,两个人曾经那么相爱,而现在彼此都没有感觉了。失去,是一门很难学透的课。在预感到失去时,人就会变得不安焦躁,但是又不能被他人发现,那种不断适应中的伪装逐渐变成了生活常态。就好像另一篇所坦言的心态,《前进,或者在别人看来正在前进》,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每年邀请婆婆去泡温泉,即便两个人找不到什么话讲,也是一种礼貌的伴随,在《如果洋一也能来该有多好》中,回忆与想象彼此交织,现实又是那么滑稽,她失去了恋人也失去了丈夫,但她仍然愉悦地心想着远走高飞。而在《干巴巴的饼干》中,回忆变成了一种自嘲的调侃,十七岁第一次的约会,手拉手并没有感觉愉悦,相反憋闷异常,感叹着空气真好便是一种解脱,在那个记忆中,海面上反反复复闪烁着的涟漪之光就像是青春的动态捕捉,不断绽裂,不断生成,欲念与失望两相抵消后又是新的冲动。

冲动是《手》当中并未想到的与多年朋友之间的火花,“你看我这干巴巴的手”从来不是什么性感的请约。冲动还是《热带夜》全世界所有人都死光了只剩你我二人的那种彻底决绝,喜欢你喜欢得要命,那又如何,面对“人生是恋爱的敌人”这么清醒透彻的见识,胡搅蛮缠完全没用。

最终,冲动会平缓为无风无浪的陪伴,这种陪伴变成一种人生习惯,再无法从生活中割舍。长中篇《红靴子》是一则则日常小品串联起来的细节大餐,主要视角是妻子日和子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偶尔也切换到丈夫逍三,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再寻常不过,妻子照顾料理丈夫,丈夫像小孩一般少了妻子就不知道怎么吃饭生活,妻子对丈夫滔滔不绝说着一天发生的小事,丈夫啊、嗯几乎沉默寡言。他们结婚十年,没有小孩,维系彼此生活在一起的是爱吗?丈夫在外面跟同事聚餐听着其他女人絮絮叨叨就觉心烦,一旦回到家里不管妻子怎么啰唆却感到安心,家于他而言更像一个避风港。而对日和子而言,逍三是个非常富有生命力、能让她感到快乐的存在,即便时至今日还会觉得他可笑、不可理解,但这长久陪伴是如此轻松愉快,是无法推开的幸福。

在前面集中展现爱之边缘的一众短篇后,以这么一个散发着淡淡柔情的《红靴子》为全书划上终结,还真是温暖的安排。“红靴子”是深藏在箱底的礼物,年复一年的重复之礼,等到多年后积淀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温暖。

闪亮的怪异

jg-02.jpg

与《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一书的爱恋相比,《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显得奔放大胆。标题照样更改过,旧译《一闪一闪亮晶晶》带点童话色彩却有点让人不知所云,新译则明显更抒情化,把故事提炼得更富传奇色彩。

传奇是肯定的。自愿跟同性恋丈夫结婚的女人,还对丈夫的恋人不离不弃,三个人的相处融洽得让人无法相信这是现实而非童话。当然,故事总有故事的讲法,江国香织有过猎奇的时候,《东京塔》年龄相差悬殊的老少恋表现的不过是女性的寂寞,而在这一篇《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中并不为探索同性世界的狂野,而是烘托一份难得的心境,与性别、爱恋无关的令人满足的伴随。这在世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不索取不追求的纯粹在他们看来是荒谬、不切实际的。

与老版不同,还多了一篇衍生小说,《鸡冠花的红,柳树的绿》沿着同性圈子继续往怪异方向前行,交代了上一篇的后续,也另外开辟了新战场,男女相逢、闪电结婚,融入旧圈子,各种混乱交织却有了彼此坐下来的平静对谈。很不可思议,这些人彼此偏执地聚在一起,不为爱恋,只是为了相守而守在一块。

至于本书前面的短篇,都有各自奇怪的特性。《融化》是只为一个人全心全意地融化,是彻底融化在爱里,而这对于一个人很难定下来的女人来说多么少见,她不能确定更不敢相信这一切的发生。《灾难始末》展现了另一面极端,被跳蚤困扰的女子成天开启与毒虫作战的模式,男友什么的不再重要,出于不想自己那备受叮咬的皮肤被看见而拒绝了亲密要求,甚至回到了独善其身的地步,这真没什么,因此而失去的恋人看来也不过是附带损失而已,一点都不伤心。这种满不在乎的心态还可在《夜晚、妻子、洗衣液》中看见,当对方提出分手要求,做丈夫的马上跑去超市买了一大堆生活必需品,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做法实在是讨喜。但论及爱的用功,那得数《温柔地爱我》里的老爸,他为了自家那位为已逝多年的猫王痴迷入魔的老伴,每天大半夜地跑去电话亭冒充猫王给妻子唱情歌,这种奉献的爱是多么稀罕。

就像美无处不在,只缺善于发现的眼睛,爱也同样遍布日常之中。《浅眠》将爱的相遇、碰撞描述得如此清新怡人,那些备受唾骂的出轨和外遇在这里也变得柔和起来,更别提与少年之间的邂逅所带来的欢愉美好。爱是游玩,也是放手,两个人隔着电话彼此沉默,听着彼此呼吸就能感知对方存在,这是一种极难割舍的维系,而为了更长远的考虑,必须说声抱歉,美梦之所以成为美梦正在于最终会醒来。

如果说本书最怪异的存在,那绝对要属倒数第三篇《清水夫妇》。在面馆与前男友正谈起捡来的猫,邻桌的夫妇突然转过来搭讪,由此认识的清水夫妇有一个奇怪的嗜好,他俩热衷参加陌生人的葬礼,每天翻看报纸上的讣告,觉得这个人有趣便会着装正式地前往。这种见证陌生人的葬礼,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夫妇俩在葬礼归来后必吃鳗鱼,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现实感越发淡薄。在常人看来简直可怖的爱好,被他们作为一种人生习惯,日复一日地执行,安逸又虔诚,这就是无比积极的心境。

黄昏的澄澈

jg-03.jpg

男友提出搬家,她以为只是搬家,却不知这是委婉地提出分手。在认识了别的女人三天后,他就果断提出分手,还真是闪电般的速度。原以为不会再有纠葛,哪知道男友喜欢的女人竟然跑到自己家里来,说要一起居住分担房租。事情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令人咋舌方向奔涌而去,她完全没法预料到一句简单的“我打算搬家”会带来如此剧烈的变化。

《沉落的黄昏》是江国香织的风格代表作,她所喜欢的元素一一集中在这一部当中。诚如在后记里提到的,“喜欢冷静、明晰、宁静、明朗、绝望的东西”,她的多数小说都具有如此特质,在明与静之间所夹杂的淡淡绝望,《东京塔》的观望是如此,《冷静与热情之间》红版的痴恋是如此,《蔷薇树 枇杷树 柠檬树》中无法阻止的自由爱恋亦是如此。从不会有所谓的快乐结局,也不会有烂俗的狗血桥段,生活除了前进,还是前进。在《沉落的黄昏》里,由一滴水所带来的涟漪不断扩展开,平静渐入波澜,最终又复归到平静。就好像只是经历了一段插曲,总有结束的那刻,却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轨道上了。

与灵魂擦肩而过的冷静,是《沉落的黄昏》所能看见的独有风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敢作敢为,安于庸常现状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在改变面前只有两个选择,退回去或者跳出去。《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中最后一篇《鸡冠花的红,柳树的绿》有一段对人生际遇十分贴切的描述,“有些地方只有此刻才能去,有些东西只有此刻才能看到,有些酒只有此刻才能喝到,有些事只有此刻才会发生。”改变并不可怕,把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作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其实是一种保守的选择。也正是这样,江国香织在《沉落的黄昏》里反复书写了各种留恋,对情爱、对房间、对故友的偏执化作了融化心间的满足,这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Today in History

2008  •  关于黑泽君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