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0 12:47 1 1150 2 mins

保罗·奥斯特是新偶像

01

无他。请韦成君抱着高夏君向三强冲刺,我认了。

至于慢板情歌唱将姜洋我一定要为你说一句,这一定有黑幕有黑幕。其实我没想到唯一看好的OP组合竟然取名自海贼王One Piece,实话说我向来抵触这个译名嘛。那么,之前优雅王子型的马海生请多与你的吴斌哥哥配合,热血至死吧。

02

好感动,小emily你是唯一一个发来七夕快乐的家伙。

03

请让我宅死。

《玻璃城》,真抱歉,这不是讲述两男肉欲纠结/三男贪欢未了的“禁”色故事。保罗·奥斯特无疑是一位好作家。《玻璃城》作为“纽约三部曲”的开场,着实秀了把迷幻之光,故事纠结到此地步其实是化繁为简,就好比他看的一角天空那般。

迷宫叙述,这帽子未免太大。保罗·奥斯特出于自傲或出于尊敬,故意绕过博尔赫斯,我们可以把这种心理称为“逆反”。正是如此,读者容易被叙述者带动,产生“我好想抱你一下呀,奎恩”类似情绪。作者一定知道,要是真的博尔赫斯躲在暗处,不偷笑才怪。

所以严肃说来,将《玻璃城》作为“推理小说”来看一定会大失所望。它是一部有推理情结的心理小说。这自然是我的说法。至于时髦的“元叙事”手法自然不会落下。

“灰色幽默的卡夫卡”,啊,这种奇怪的标签还是可以秀一下保罗·奥斯特的英俊的,嗯花痴症随时爆发美男子呀美男子。今年60岁的保罗,该拿的奖都拿了,下面就请向诺贝尔爷爷许愿。

顺着《玻璃城》的迷宫向深处走,其实是找不到理念中的出口呀。主体推理故事(即奎恩的故事)俨然一副“虚拟叙事”的口吻,作者介入的灰色幽默部分(即保罗·奥斯特的插入)是多么可爱的旁证,然而在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一切的叙述都出自真正意义上的叙述者“我”的纯叙述。

亦即,所谓的推理故事其实是叙述中叙述,奎恩只是视点,而非叙述者。

看到最后,错综复杂的心理解析(其实是碎碎念)化为不明结局的主角退场(其实是别扭受),故事戛然而止,却被真正叙事者“我”赋予新的理解意义,这段悬念处理真妙。所谓虚构,与现实对照。虚构乘以虚构,硬说成“这就是囚禁你的现实”也绝对可以赢来掌声。

说到底,“玻璃城”的暗指是纽约没错,同样也可将叙述之光代入其中。就好像放入玻璃杯的筷子那样会断节,你臆断的事实永远与真相差那么一截。总不能指望文质彬彬闷骚要死的丹尼尔·奎恩(虽然是个硬汉名)学着柯南推推眼镜然后厉然指向你,“真相只有一个!”

当然我也爱你。

丹尼尔·奎恩=保罗·奥斯特=我,这其实是影分身,谁说不是呢。

可是你也文艺得要死啊,我很期待新译本《幻影书》。唔不错,美国帅哥又添一枚,大叔级也罢。保罗·奥斯特,欢迎成为我的新偶像。

04

我要恋爱我要恋爱我要恋爱!泓野,我爱你!

05

我绝对不是滥交者——纯洁的星星眼——可是,土方君我就是爱你。说起来,银魂看得不多,也是去年的事了,现在我脑中只剩下“土方君好英俊呀好英俊”以及,“银时是好少年”。

Today in History

2016  •  跑酷不如跳舞 — PS4独占《BOUND》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