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 11:14 4 4134 5 mins

枕边微光#041 | 窥梦者日记

梦境,是对现实的返照,也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源泉。约翰·康奈利这几年持续在做的事便是延续查理·帕克的黑暗之旅,他让他涉足了噩梦的方方面面,也如实记录下了心理历程。杰迪戴亚·巴瑞以一部纯熟的处女作惊艳于世,而他所写的正是梦境主题,每个人的闹钟是关键的醒来之物,如此寻常的规则却容易被人忽视。梦境,是私人的国度,而窥梦者的能力不仅在于能够窥伺他人之梦,也能轻易造一个幻梦来愉悦他人。

B级甜品

1308-01b.jpg

约翰·康奈利在国内红起来不得不说是出版营销的美妙胜利。2006年面市的《失物之书》将黑暗、惊悚、恐怖、寓言、成长融于美丽的成人童话中,精心设计的封面及插画让人过目不忘,以至于再后来提起约翰·康奈利总要说起这本书来。好比当年《夺面旅人》的腰封,溢美之词诸如“才华横溢,左手写惊悚,右手跨领域、跨类型书写”,始终把《失物之书》当作另一块参照基石。

然而,他所谓的跨领域、跨类型并没有跨多远。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查理·帕克侦探系列小说始终萦绕着挥之不去的神秘、玄幻气息,在冷硬侦探的故事下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边缘展开,现实的黑暗与命运的黑暗绞成一线。过于细腻淫靡的文风又让一些冷硬派小说死忠一时难以接受,这与预期的阅读体验相差太远,但对于约翰·康奈利本人的领域来说,始终在核心周围闲庭信步。他的侦探小说与幻想小说的区别只不过幻想成分注入多少的问题,除此之外,两者本质并无差异——同样的着眼黑暗、探索黑暗,同样的展示失落及失落中的爱,同样的血腥疯狂背后的悲悯体恤,同样的高开低走、大起大落之后最终平静的淡然回落。

说起这本首部中短篇小说集《B级小说》,可谓是将约翰·康奈利两只手十指相扣之杰作,可以把此书看成是《失物之书》的练笔片段,也可以当作是查理·帕克系列的番外。原名为Nocturnes,“夜曲”,既是其中一篇,也全然揭示了全书的基调。黑夜边缘有什么东西冒出来,不断靠近,你深觉这一切不过是梦,然而只不过是未知的谜罢了。

《B级小说》确实有点类似电影里B级片的路数,血腥诡异,从常套起步,到意外终止。可在阅读的最初时刻,仿佛并没有任何埋藏很深的悬念,所有的氛围营造、线索堆砌所带来的效果是即将发生的一切早已预料到,这或许是一种刻意为之,但从阅读新奇感角度而言,未免有点失败。

一本西方灵异奇幻小说集,必不可少的总有那么几个元素:狼人、吸血鬼、女巫,《B级小说》也不能免俗。《周期》从一开篇就以女性周期作为幌子,但过度解说变成了另一层的不可信,读者甚至可以预想到其后的变身,即便不是狼人那也可以是其它古怪生物。《吸血鬼弗鲁姆小姐》从头至尾散发着悠闲田园诗意,所有的故事桥段也非常传统复古,偶遇、引诱到邀请、毁约的每一个画面都似曾相识,“人类,真是世间万物中最美味的”类似感叹早已在各种荧幕上被阐述殆尽。《昂得伯里女巫》是现代女巫的复仇篇,被选中的村落似乎阳气散尽,女性崛起已不再是神话,面临凌虐妇女的现实问题时,“现代女巫”以不可思议的身手惩罚了施虐者,也想以同样手法砍断疑团深入挖掘者的去路,最后,正邪之争的结局人尽皆知,无非角色不同。

如果光从这几篇代言传统元素的小说来评判,《B级小说》恐怕过于中庸,甚至都不能用“西方故事会”来形容。约翰·康奈利的本事远不止此,他在20篇小说中一前一中安排了两个高潮,着实是全书的两大亮点。

《拽牛仔》有着序曲、正篇、铺陈、高潮、余声的鲜明结构,68页的篇幅也足够塞入满足读者眼球的有料物。即便仍有一猜到底的软肋,《拽牛仔》把你我的注意力迁至细节展开、人物刻画上,小镇的孤岛模式也令人备感忧心。就说一个体内流着黑血的沙漠牛仔醒来后什么也不记得只想拼命接触他人,靠着肌肤接触他把各种癌症传染出去,这个诡异设置也太像僵尸片了吧。小说里时不时吐一吐黑血,人们彼此间信息交流不对等,慌乱、惊恐场景看着就让人着急,但总是可以等待一个救星的登场,在此处便是小镇警长。有人戏说这个故事非常适合昆汀或者科恩兄弟改编,确实,Cult元素应有尽有,西部气息也格外浓郁,说到底,《拽牛仔》是纸面上所能观看到的绝世过瘾大片,反正约翰·康奈利把该藏好的都藏好了,所展露出来的只剩故事。

被安插在中段的《镜子里的人》则是锋芒毕露的约翰·康奈利,这是一篇查理·帕克的中篇小说,此时系列正篇已经出版了四部:《夺面旅人》、《罪恶森林》、《蜘蛛杀阵》和《苍白冥途》。查理·帕克从登场时的悲剧主角,逐步过渡到追击黑暗的暗行者,角色变化远不如故事变化那么诡异,而查理·帕克这位快被黑暗吞噬的人,从始至终都坚守着内心光明与正义的存活规则,他的等候、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向死而生的信念,没有什么可以把他击垮,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他自己。《镜子里的人》的故事时间发生在四部系列作之后,查理·帕克和新情人蕾切尔正在等候新生命的降临,然而命运总是能找到他,曾经失去过妻女的查理·帕克仿佛难以拒绝关乎小孩的案子,新的案子有失踪、虐杀的过去,也有警示世人的罪恶之屋以及通告天下的无辜之照。如题所示,那座罪恶之屋里满是镜子,曾经的罪人生前也始终对着镜子角落喃喃自语,镜子里仿佛不是他的分身幻像,而是他的精神同伙。于是,查理·帕克又一次要面对超自然力量?也许是,也许只是一个隐喻。在这短短100来页的中篇里,查理·帕克系列的各种元素都已纳入,神秘的传说,悲悯的共鸣,蕾切尔的陪伴,还有哪能缺席的活宝伴侣安吉尔和路易的介入,就连最终真凶的花落也沿袭着系列之作的传统。即便是不了解、没看过系列正篇的人,也会从这篇《镜子里的人》感受到只属于查理·帕克的悲伤魅力。

除去篇幅最长的这两篇,《B级小说》仍不乏吸人眼球的闪光篇目。如《一些无意间走失的孩子》将马戏团和小丑展现得精彩又惊悚,这座游动的剧院即是欢乐的代名词,也是残暴的演绎者,“小丑就是小丑,小丑不是学来的,小丑不是人制造出来的,小丑天生就是小丑”,或许可以理解小丑恐惧症的存在,假如一群无法看明面目的小丑把你也变成无法辨别面目的小丑,你的整个人生另起一大段,你的悲伤无人知晓,那么你不会惧怕这所谓的笑面小丑吗?《中国猴子》是灵感等价交换的常见故事,任何神器的使用必须要付出点什么,哪怕是生命,而在此还有个异常讽刺的结局。《夜曲》是噩梦的音乐,也是关于生命中那些失去的应对过程,更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所能给予的最大保护。《流动的黑沙》所讲述的并不是时间,而是信仰与救赎之间的游离,一个抗拒对外、不接受任何传教的封闭之地并不是出于保守,而是因为这里早已信奉了更为古老的神灵。

客观地说,《B级小说》仍是消遣小品式的快餐读物。它的细致入微文风只是增加了一点阅读趣味,并没有为它多添严肃色彩。其实这样就好,没必要都当大餐、正餐来品,来一点奇思妙想的B级甜品也是格外开胃的。

梦境指南

1308-02.jpg

这本《小说,或指南》并不是那部文艺爱情小说《失恋33天》的化名,它是不折不扣的“侦探指南”。全书18章,全部以侦探小说常用关键词作为标题,比如“跟踪”、“线索”、“指引”、“盯梢”、“解答”等,每章开头还有简明扼要的名词释义,充当侦探说明书也无碍。

如果被这种结构所吸引而看下去,会越觉得作者对侦探这一类型小说的研究深透,严谨的叙述、极尽细节的描写也让人好感倍生。那些常见的手法唤起曾经的阅读记忆,但仍有一种对故事走向的模糊感,哪怕描述再真实、环境再可信,未知是笼罩一切的迷雾。

故事的开始非常喜闻乐见,一位调查局的文员无意间开始跟踪中央车站的一名格子大衣女子,却不知被另外一位侦探所跟踪。由此他得知自己被提职、被指派了新的任务。然而,对岗位忠心不二的文员昂文却始终坚信这所谓提职不过是一个系统错误。当然,我们异常清楚,这是精心的安排。

整个小说的气氛在疯狂与严谨之间频繁转换。调查局方面极像《1984》“老大哥”另一版写照,一只睁大的眼睛下书“永不沉睡”就是调查局的局标,等级制度相当森严,文员、侦探、督察之间不能彼此交流,必须通过信使来传话,也只有信使可以到达调查局的各个角落。随着失踪、尸体的依次到来,悬念也越来越深,马戏团这一势力代言的是罪恶、游戏以及无穷无尽的幻象。

最开始的感觉是,马戏团犯罪,调查局追捕。文员昂文从一无所知到初习侦探技巧,全拜他直属上司侦探斯瓦特的失踪所赐。机缘巧合也好,天生悟性也罢,昂文很快发现了一系列骗局,斯瓦特曾破获的、他所记录的几个大案,是有人故意所设的假案。原本只是想找回侦探斯瓦特,自己好安安分分地做回文员,哪知这一冒险就没完没了:误闯督察死亡现场,前往嫌疑人员寓所,在酒吧据点套话,与死亡威胁擦肩而过……更离奇的是,步入梦游队伍来到一个神秘派对,那里每个人手拎着闹钟,无意识地游走。

也许是从那个对着别人耳朵说几句就让对方睡着的神秘女人开始,也许是从中央车站那个手持雨伞等人等了一周的格子大衣女子开始,整个故事基调就偏离了现实。并不是不现实,而是在努力维持现实,但始终让人觉得有哪里不对。马戏团的把戏也会让人误以为这不过是神奇戏法,但疯狂的事情越来越多,故事也无退路。

昂文被迫上任时,被给予了一本《侦探指南》。仓促中他并未仔细地翻读过,然而一旦陷入紧急情况中,他无不感激有此书的指点。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侦探指南》分为给侦探们的标准版(有删节)和给督察们的完整版,最关键的正是第十八章“梦境侦查”的存在与否。“梦境侦查”这一技巧太过高端,当时督察们认为并不适合广泛普及,于是指南书一改再改。而这个线索的出现,也让整个故事顿时从普通的侦探小说变身为精心设计的梦境小说。最开始的一些伏笔得以完美的照应,所有的人物设置、情节提示全都有其意义,整体上看没有一处赘笔。

在常规的追踪、侦查、解答、逆转叙述线上,又加入了“梦中梦”、“梦境侦查”的反常规元素,这样故事更为饱满有趣。调查局与马戏团的抗争博弈变得如梦似幻,烂俗的狗血桥段倒也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小说,或指南》说是披着侦探外衣写的奇幻小说也不是太确切。确定的是它并没有太创新,光看几个关键元素就能让人想起筒井康隆的《红辣椒》,甚至是全民大片《盗梦空间》;调查局让人想起《1984》,这个前文也提过,马戏团情结几乎无所不在,两大势力的对抗又让人想起了“守夜人”系列,正邪界限并不明晰。所以,昂文在最后出自内心的选择也让人可以理解了。

Today in History

2009  •  枕边微光#013 | 在大师手中

2008  •  周末提前一天

2007  •  马赛克式意识流

2007  •  叁年志 - issue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