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微光#032 | 一个人的旅行

宅人们叫嚣着你们去旅行吧我不去,只会越来越宅。热衷于旅行的人,则开始步入了精打细算计划却赶不上变化的局促境地。假期有限,没去的地方太多,乱看风景变成了内存卡上的一点随拍数据,吃遍美食的决心倒是死活不会被疲惫旅程、汗流人群所吓退。如果给你更多的时间、更大更空的世界,你会不会选择一个人到世界尽头去转一圈,另外你又能一个人待多久呢?荒野和流浪,听起来是多么豪放不羁,但置身现代社会,人际来往更像在流放,每一次照面就是一场开垦探索。当然,待在安静的小旅店里,关上门,便是只属于你的世界。世界在你脚下。

孤单之行

013139b55a5e462616.jpg

最后,就剩你一个。

这并不是科幻故事,也不是梦境讲述,它就是突然睁开眼所能触摸到的现实人生。正因真实的细节,才造就了本书迷人的可怕之处。夏日醒来,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活人,跑遍整个维也纳,穿越国界跨越海洋也看不见人影。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个。其他人去哪里,发生了什么,找不到任何解释或迹象,原来周遭的人们,现在只存活在记忆里。

也就是说,整个地球每片角落都变成了世界尽头,然而这一个人无论怎么寻找,也不会发现“冷酷仙境”的入口。因为那本不存在。就如这种消失,“不知道为什么消失,也不知道怎么消失的,反正是消失了。”无缘由,无归宿,无法推翻,无处可匿,看似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却又尽是一些平淡无奇的日常写实,与真实生活并无二样,只不过换成了整个世界为背景的独角戏罢了。

在这出戏里,日夜继续轮替,世界完好无损,少了人类和动物,现代文明与城市建筑毫发无伤。没网络,没电视,电话没人接,食物越吃越少,然而有电便很关键,可以看录像,可以驱除黑暗,可以把晦暗的游乐场变成夺目的梦乐园。对于这世界上唯一的人来说,他则开始记录自己的睡眠,用摄像机录下睡姿以及各种奇怪诡异的梦游状态。每夜重复,每日观看,甚至陷入一种分裂状态,仿佛摄像头里出现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更像是另一人,“睡中人”。

睡中人会作出一些难以解释的行动,他觉得能看透睡中人仿佛就能看透这个非同寻常的空无世界。他煞费苦心地走遍整个城市,布下摄影机,试图找到那么一点人的踪影。但最终画面也没有丝毫改变。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从最初带着疑问耐心看下去,到越来越死心——不会有任何改变不会有任何答案不会遇见另外一人,再到被暗夜的睡中人搅得心神不宁。这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二十四小时太孤独,就仿佛在真空游行那样令人窒息。所以平淡反复的细节,一旦置身其中,就会产生无比空无的恐怖感。

试问自己一觉醒来,发现这世界只有我一人,将会怎样继续生活下去?平日里讨厌的工作或者交际统统消失,城市庸碌、噪声、污染消失得一干二净,每一天都是假期,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做些以前一直想去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气看完厚厚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现在不读就永远不会读了),去梦想已久的地方游玩(没有拥挤人群的无心干扰岂不是更快活),还有一些只能独自去做的事情,没有人会陪你学语言,陪你看电影,陪你一起享受做饭的乐趣了。

最初觉得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小时七十二小时的那些人,置身这个“世界尽头”一定会渐渐觉得无趣沉闷的,因为很多意义都不存在了,就连存在本身也变成了空无。在小说中,男人开始不停回想,不断旧地重游,仿佛在这种对记忆的维持下,自我的本质才不会有所改变。诚如小说原名“夜之杰作”,对睡中人的观照所引起的错位也正是在空无现实与纷繁过往间来回的杰作。那些欢声笑语终归平静,温暖人情时有疏远,慢慢地,镜头越来越远,整个城市露出黑暗一笑。

突然,就剩你一个。

闯荡之步

022ff1fcb6622fde5a.jpg

《荒野指南》这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于1991年,离阿特伍德的扛鼎之作《盲刺客》的问世还有9年,而此时她的写作风格已趋向成熟,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猫眼》更为她带来了国际声誉。

探究阿特伍德的写作主题,无外乎两个关键词:“加拿大”和“女性”。《荒野指南》同样也不例外,十篇故事看似中规中矩,却暗流无数。小说主角们就像自行流放在这篇荒野上的旅人,无处可去,却又在试图寻求改变,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注定会发生,无法避免伤害,也无力修复缺口,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是人生不变的宿命。

阿特伍德的开场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平淡中透出一丝俏皮、一点诡谲。就像《真实蠢故事》那群调皮男孩偷看穿泳衣的姑娘们,如此日常的场景逐渐裂变开来,在时光穿梭中领到了很蠢很真实的结果。而讲究故事结局的作者本人借故事观察者的想法尝试了另外一些结局可能性,从平凡中凝成另外的美好意外,惊奇、巧合都在那个假想世界碰撞发生。但是,那并不是真实。

结局只有一个。无论是《毛团》的独自离开,还是《泥潭人》跳过伤痛的苍白回想,都会有人在承担。《叔叔们》将心境成长置身人情冷暖之中,所要经历的伤害与褒奖都是必将到来的,也许回过头来那刻,才能领会到最终收获。这是生活变数带给我们的礼物。一个个选择和行动牵引而来的一个个结局,最终会归于平静。

时空的交错、追忆的穿插,正是这些短篇小说的魅力所在。像《铅时代》的双线并行叙述有种绝妙的错位美,一面是挚爱相伴的情感维系,另一面是遥想一百五十年前被冰冻的水手的生活景象,在这一篇当中,阿特伍德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就像《盲刺客》星球故事或是现实故事所发生的那些爱情一样,没有任何杂质。

至于同名作品《荒野指南》更像是几个封闭世界的内部发声,独立、清亮、自我慰藉,而古老的印第安土地上并不需要什么指南,每一步、每一次闯荡就是新的冒险,在故有与妥协下去追寻内心畅游的惊喜,正是美好。

朝圣之旅

030b1a4a76f4336c79.jpg

曾带来长篇小说《仪式》和《万灵节》的塞斯·诺特博姆这一次将旅行散记集结而成这么一本穿梭于“时间与空间”的《流浪者旅店》。但像其小说那样,这些关于旅行的散文篇章时不时散发着冥想的光辉,只不过少了更深重的玄学意味。

这并不是一本很易读的书,因为它不是“旅游”小品,那些喜闻乐见的八卦逸事并不会出现。它平缓、平淡而巨细靡遗地描绘一些在仓促旅行中会被忽略的小事小细节,就如餐厅的蕨草、旅店的地毯、教堂的后院,那些奔流不息的人群难以领会到的旅行宁静之美。

诺特博姆五十年来一直在坚持写旅行散记,将“行”与“思”结合得如入天人之境。时间、空间跳跃极其随性而至,意识流的破碎笔触搭配哲思的凝重内核就显得很微妙。如果不仔细跟着词句阅读,甚至会担心被作者甩在那个旮旯里再也跟不上脚步了。然而,多一点耐心,便会多品味一些游历的精髓。

在书中前后两篇《我的旅馆》,写作时间相隔二十年,相当全面地总结了各地旅馆的“特色”。《我的旅馆(一)》当中更多总结的是,对自我与世界两者疏离关系的心境比照,关上旅馆的门,便是从这个世界抽身而出,从此陪伴自己的是寂静、孤独、思索和安眠。在二十年后《我的旅馆(二)》则加强了思索成分,在坚持“我是谁,我不是谁”的本质下,展开更多的怀疑、困惑及焦虑,在漫长岁月漫长旅行当中,个人与世界的“疏离”只会越来越有距离,这其中的不安与忍受,也正是人这一生所必将要经受的,一如孤独恰似黑暗的平静常伴左右。

本书序言部分《风暴眼之中》十分精妙地点出了旅行的意义,旅行是与人学习,虽孤单一人却不断与人交错;旅行是在行走中找到沉静,而“行走和沉静,似异而实一”。另外还带出了另一行走神秘主旨:朝圣。这无关信仰,而是一种信念。正是那些未知和好奇,那些并未造访探明的异域,牵引着旅人们去出行,去打通自我与世界的疏离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