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音乐评分网站能提供什么

关于豆瓣音乐,其实挺好的。只不过影响力比不上豆瓣电影和豆瓣读书。更让人遗憾的是将流媒体赛道拱手让给网易云音乐(先亡者虾米入土为安)。或许受制于国内音乐行业的大环境,专辑发行早已让位于演出捞钱,以音乐评分为主的豆瓣音乐就别有一番岁月静好的姿态,毕竟抖音神曲这时代的歌谣与我们慢生活的内核并不相符。也不是没有过尝试,音乐人小站、豆瓣FM、阿比鹿音乐奖这些项目都很有想法,可最终还是变成自娱自乐的小众情怀,更别提小站整个板块早已被官方边缘化(准下线),那么现在首页主推的豆瓣音乐人小程序又能走多远,我就不拭目以待了。

单说豆瓣音乐的条目收藏功能,跟同辈们一样,祖传薄弱。在无需审核、凭条码添加的年代,我还是很乐意为它添砖加瓦的,后来有条码也需要审核、没条码的有时用 bandcamp 链接还不给通过,这就很打击积极性了。撇开这些,豆瓣音乐的标记管理也就中规中矩吧。在发现新音乐这一方面,依赖豆瓣算法去看“喜欢听 ××× 的也喜欢听……”是不太行的,最终还是要去探索各种豆列。而豆列的问题,筛选和排序向来较弱,“我没看过的/读过的/听过的”这种筛选还是很后面改版出现的,至于缩略图太小太糊的事实,我们也不能太责怪豆瓣,毕竟流量都是钱。

对于聆听华语音乐的爱好者来说,确实没有比豆瓣更好的选择。除非省去标记、投身流媒体,然后就只剩下自己记录,例如利用 notion、listy 等工具。

那么与前两章略有不同的是,本文并非探讨豆瓣音乐的替代品,而是权衡收藏管理听过的音乐和探索发现新音乐两条路线之下,找寻更好的辅助平台。并且会夹带一定的私货,音乐聆听终归是一种极为个人喜好的行为。也算顺便回顾一下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心路历程(?)

本期主题与适用范围:

音乐评分收藏管理服务
喜欢探索发现、并想追踪聆听轨迹的人群
夹带私货预警

好的,来都来了开始吧——

Read More

Wake Up & Change Your Theme

Wake UpWake Up


摄影:Andy Houghton

功用:再见咖啡色
旁白:自 2012 年搬到自购空间后,Bl33n 出品的 T 恤蒙面男就成了御用顶图(7 张轮播),围绕顶图而来的咖啡色配色竟伴随了如此 10 年!说到底,还是懒呀。尤其是后续自定的一些文本元素和小模块,都要挨个调整(好麻烦 )。当年九间大师帮我改完模板后对我说,我再也不想见到咖啡系配色啦。其实我还好哎,用了这么久也不腻,现在甚至有点怀念了什么鬼。于是,借着更换版头的新鲜劲,荒废许久的博客也要勤更起来,至少先保持月更(?)毕竟网络那么大,我不想出去看看。

水印:看我不打脸的牛魔王

没有海报墙的影视评分网站能用吗

虽说豆瓣是以读书起家,可真正出圈还是靠豆瓣电影。

此时就不提什么水军加入战局让豆瓣的信誉倍受折损了。为什么条目消失锁评锁分关闭条目常用标签移除用户自定义标签后恢复),去除 IMDB 链接短评被折叠被秋后算账……八问豆瓣电影是问不完的。进入审查年代,豆瓣要生存可以理解,我们绕开内容,在功能上更人性化、更易用一点,可以吗?答案自然是不行的。所有的富功能与豆瓣秉持的简单原则相斥,用豆瓣打分写评,加或不加标签,标记完事。短评金句博人一乐,长评细致划分同好,是兴趣聚合的场所了。个人收藏管理这种服务为什么要提供?把用户的短评直接印在收智商税的豆瓣电影日历上,或者干脆切入年度电影报告的高光时刻,不得不说一招妙棋。

时光网的没落是较为可惜的。原本能增加一下竞争意识,然而杂食动物与独食动物的市场瓜分论很快有了结果。事实上,时光网的一些设计理念(相对豆瓣而言)是超前的,专题策划也还行。在 DVD 盛行的年代,大批碟商通常是以时光网为据点。后来的事,大家都知晓了,流量和流媒体之二流时代让我们的观看方式发生了巨变。视频网站兴起,弹幕吐槽比短评更实时也更爽快。评分好像是豆瓣电影、时光网仅剩的一点价值,当三分钟解读电影系列开始作为知识付费时,文字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苍白,毕竟,不知从何时起大众只能保持短视频三十秒一刷的耐性。

一个问题,我们用影视评分网站的初衷是什么?

作为影视爱好者打分或评论,找寻相似口味的影迷,或者做一个特立独行的文艺青年也丝毫不妨碍用观影记录来标榜自我的行为——亦称为,装逼。

那么可用很多人在年终盘点信息流中的吐槽回应:并没有人在乎你的年终电影(音乐、图书等可替换)总结。那些榜单或图表全是自我感动,只对你个人或亲近的朋友具有意义。而这正是重点,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个人记录,都只有自己在乎,于他人而言就是一堆数据,这些数据可量化为影视、图书、音乐评分,但没有人能与你共情。感受与时间杂糅,变成了记忆,是无法言说的独家体验。

说到这里,就能清晰明白豆瓣缺失的是什么?它看起来是由用户创造内容(UGC)也是由用户来维护更新,但实际使用体验上可知豆瓣并不为用户服务,功能设计也并不全从用户角度出发。相反,用户在豆瓣发布的内容,却是为豆瓣服务的。所有的框架都已立好,往里面填合适的东西可以,不符合豆瓣需求的将被移除。

表面上美好、理想主义,用起来却没有温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个人影库的筛选,以前没有、后来新增的两个按钮是“正在热映”和“在线观看”,好的,可以了,谢谢您。

再比如,个人年度观影报告这种数据表单并不能随时获取(近两年仅可通过 APP 扫码查看,网页端和手机端的用户体验严重割离这已是另一吐槽命题),更像是豆瓣精心策划的一份施舍:到年底了?快来看看我们为你制作的年终书影音报告,是不是很用心、很好看?快赞美、快分享!

行。开场闲话东拉西扯说了这么多,再次重申主题:

影视评分收藏管理服务
喜欢回顾个人观影、追踪剧集进度的人群
没有能打的参赛选手

海报墙是什么能吃吗下面开始表演——

Read More

你到底要用多少个游戏标记网站

有没有好用的游戏标记收藏网站呢?类似读书界的 Goodreads、电影界的 Letterboxd、电视剧界的 trakt.tv、音乐界的 RateYourMusic、动漫界的 MyAnimeList、桌游界的 BoardGameGeek …… 答案当然是有的,而且有不少不错的选择。

首先申明,我不太推荐此类中文网络服务(你懂的原因),当然你也可以继续使用,只要能忍受残缺的数据库和随机的审核。

作为专注豆瓣搬家 16 年的异见人士,我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豆瓣游戏”。时间证明了一切,它上线了,它小改版了,它不再更新了,甚至消失在导航栏。豆瓣游戏的模板照搬书影音,标记系统一并继承,连最初没有「在玩」按钮也算豆瓣特色。同样的,豆瓣资料库因审核造成的“不全面”以及用户流失带来的“不积极”也延续到了豆瓣游戏板块。至于标记、收藏系统的简陋,游戏平台的不规范(命名、排序),标签的虚有图表,只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毕竟对豆瓣来说,短评、评论才是流量的代表,个人化的收藏功能麻烦且无必要。

bangumi番组计划,专注二次元领域,游戏条目采用 wiki 编辑模式,能清晰地看到信息增改历史。没有过多的收藏系统,比如不能记录游戏版本或平台,只能靠标签备注。标记按钮比豆瓣的「想玩」「在玩」「玩过」多两个——「搁置」「抛弃」。

奶牛关(CowLevel)尚在邀请码期间时小火了一把,游戏社区化做得还不错,例如融入了知乎式问答模块,增设了连接游戏开发者与评测者的野蔷薇通道。在游戏条目方面,更像是聚合型的订阅窗口,个人标记仅是一小部分。没有细分游玩状态,只有“想玩”和“玩过”,不过加入了豆瓣和 bangumi 都缺失的“游玩时间”,这部分数据与用户评分一并统计为直观的全站图表。目前,奶牛关的特色可能在于围观独立游戏开发者与阅读小众化的独家深度长文。

除开上述三家,国产阵营中还有类似的平台,「游戏时光」更侧重主流游戏,IndieNova 更聚焦独立游戏,这不过是游戏资料库层面的片面比较。而那些或基于游戏社区或基于 PSN 服务的小程序和 App 们——点名「二柄」「游戏基」和「小黑盒」——就暂不详述了。

如果以上能满足你的需求,或者认为英文网站观看别扭、中文语境更舒服,那么大可不必往下看啦。我个人觉得把数据交给中文网站(某一家网站)并不安心。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亦即标记、收藏应交给相关领域中相对专业的网站。与其平平无奇的综合性聚合,不如细致到位的集中展示。


有关本文考察对象及适用范围的重要说明

游戏标记收藏管理服务
对数据记录与整理有偏执的人群
评分主观不理性

下面无排名开始——

Read More

中等生

一直有个疑惑。

为什么校园BL文中,绝大多数是学霸和学渣恋爱,或者学神和学霸恋爱,或者校霸和校霸恋爱,再或者校霸带上体育生标签跟学霸恋爱,那么属于中等生和中等生的恋爱呢?就不能不拘泥于两极分化的对线,为普普通通的中等生书写一段可供遐想的戏剧吗?

其实这个疑惑的答案早已了然于心。人设,对于耽美文的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在提纲出现之前,人设先立。可能就是两个人设之间的微妙CP感,促使一个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长篇完成。没有学霸、学渣、校霸、体育生这些梦幻元素的加成,光靠平常无奇的中等生切入现实主义耽美写作,不仅作者写起来没劲,更没多少读者愿意买账。

说到底,耽于美好幻想之BL文本质上就是爽文。打通世间爽文的任督二脉,无非引入霸总模式。可谓小社会的校园里,能贴合霸总身份的不外乎学霸或校霸,学习或打架任选其一,如果买一送一学霸校霸集于一身,那可好,身份重叠的优秀感早已跃然纸上,不写不行。

仿佛故事只属于那些备受瞩目的人物,一路收获吃瓜群众的围观侧目以及表情弹幕。这对于CP为中心的BL文来说,身份造成的戏剧感越嗑会越香,群像的赘述是多余且不好掌控的。无特征的人物在主角周围叽叽喳喳,终也沦落为背景板。或许,中等生的命运也就如此吧。

中等生的成绩不上不下,中上或中下再或刚刚好、差不多。中上者努力追赶学霸却始终无法超越,中下者不耻与学渣为伍却总被他人报以偏见,差不多同学享受这种不好不坏的舒适圈,并不担心掉队也没付出太大努力。若是以成绩来裁定,校园文的一切设定都无比现实,成绩是身份象征。

那么游离于成绩之外的校霸、体育生们,则用身体硬件给出了校园霸总的另一份答案。并且这份答案更加青春荷尔蒙,令人心驰神往血脉贲张,不得不往校园极乐的路子上跑。野吗宝贝?

至于颜值,都是不值一提的虚幻。哪个BL文不想帅你一脸?

如此这般的人设,也符合反差萌范畴。攻受分明或强强碰撞,主角光环或逆袭反转,令人惊叹脑洞的戏剧场面总要有点东西。

而温开水的中等生,可能天生就与“多喝热水”的规劝世界无缘。

试想一下,如此单调反复的校园生活,剔除那些吸睛的戏剧元素会怎样?

没有学霸学神。没有望尘莫及的高冷。

没有学渣。没有补习日复一日的焦虑。

没有体育生。没有运动会的肉体张力。

没有帅哥。没有招蜂引蝶的雄性特质。

没有打架。没有鼻青脸肿的少年意气。

没有女装大佬。没有性别认知的困惑。

没有电竞大神。没有一战成名的神话。

没有春游秋游竞赛展览演讲主题派对。

……

到最后,这样的校园文就只剩下学习、恋爱和睡觉。其实真挺好,普普通通的学生,开始了普普通通的低调恋爱,第一次品尝到日常甜。细水长流的生活令人向往,然而年少时的恋爱往往又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各种外在因素加持下,那朵初恋的花掉个几片花瓣还算幸运的。正常发挥的青春,不需要超常发挥的戏剧前置。

我现在看文的口味变得异常之窄:

想看校园文→看了校园文→想看网游文→找不到网游文看→看起了电竞文代餐→偶尔来点直播文→想看校园文……新的循环。

各行各业的现代文恐怕很难有沉浸感。而校园文中的不问前路梦幻效果确实可以用来回避现实。又是一种念旧。

想到现在仍未看完的、去年春天开看的、名字要给好评的《朴实无华校园文》,主CP黄河远/白云间,名字有梗一点不朴实无华,一个学霸一个“伪装学渣”谈恋爱也不朴实无华。标题党诈骗无责无任。低调平淡全靠脑补。

所以,有关中等生的校园恋爱小说,是不存在的。

你们说,你可以自己写啊!

我说,就我这种写文从来不列大纲的随便写手,可能想个名字和关键场景就懒得填坑了。躺平就完事,像什么不是帅哥也不打架不运动的中等生暗恋中等生故事,梦里走走戏就可以。